编剧: 米兰达·裘丽
主演: 埃文·蕾切尔·伍德 / 吉娜·罗德里格兹 / 德博拉·温格 / 理查德·詹金斯 / 马克·伊瓦涅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1-25(圣丹斯电影节) / 2020-09-25(美国)
片长: 106分钟
又名: 大富翁 / 超亿万富翁 / 卡吉丽昂
IMDb链接: tt8143990
断舍离是近些年热度比较高的话题,通常被视作现代人自我保护的一种免疫机制。米兰达·裘丽用新作《亿万富翁》,讨论在一个十分包孕性的环境下与原生家庭的断舍离,无疑是西方视觉与东方概念的精彩碰撞。而且在这个日益去性别化和拒绝标签的当下,提供了女性视角中独特的利益观和跨纬思考,是极具时代价值的跨文化之作。
㈠第一部分:原生家庭刻画——恶性依赖与钳制
影片开头用一系列随机事件的描述减省了观众对背景信息的采集工作,用十分附有音乐性的镜头,让我门了解了这样一个小偷家族的内部运作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内部的特殊关联性,一开场就点名扼要的暴露出这个体制内的不和谐因素,一个饱含无限生命力的女孩,也就是影片的女主角老·多莉奥,她的手脚被原生家庭伸出的藤蔓钳制,像章鱼的触角,蟒蛇的肢体,从墙板上渗出的泡沫像要把她淹没。偷窃,兑换票券,帮助女邻居上社区提供的积极育儿课程,她默不作声地接受,当她看到大屏幕上,刚出生的婴儿在母亲的腹部艰难爬行,用一种来自人类本能的能力找到乳房,母亲这个形象竟变得如此陌生。作者用三十分钟的时间,聚精会神地刻画老多莉奥与她周围世界的分离,影片中重复出现的地震就是这个家族与世界交合的机会,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乌托邦内,父权的说教使所有人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通过对演员去肢体化的指导,这样一个扭曲的小社会被层层解构,然而被弱化的生命力量即将再次展现生机。
㈡第二部分:同性情谊的更多可能
随着激励事件——房租交期步步逼近,一家三口登上了前往纽约的飞机,终于引出了影片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梅兰妮。之所以我会觉得这部影片特别,大部分归功于这段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同性恋情,因为它指明了另一种到达的可能性,那就是对女性对母性的渴望。近些年出现过许多口碑大好的女同性题材影片,伍思薇《真心半解》里移民身份认同下的小心触碰,席安玛《燃烧女子的肖像》里体系压制下的女权反抗,弗朗西斯·李《菊石》里跨阶级不可逾越的沟壑,都丢弃了关于人类依恋生理的探讨,随之建立的情感联系也显得飘无根系,在这一层面上,亿万富翁是近几年我看到情感理论层面最细致的女同影片。借着第一部分原生家庭的话题,与老·多莉奥片刻的不坚定接合,梅兰妮打破了家庭中本坚固的三角关系,也带来了另外一种家庭关系的思考。随后,梅兰妮闯入者的身份又再次转变,面对夫妻二人忸怩的性邀请,在多莉奥又即将面临妥协之际,梅兰妮协助她第一次逃离那个家庭。与反抗和斗争不同的是,米兰达呈现的是人类对生理空缺的找寻,于是我们发现,可以用这来解释一切情愫了来由,这就是为什么爱的形式可以有千万种。
㈢米兰达·裘丽——她拍出了我最想拍出的那一类电影
断舍离是我一直都很关注的话题,年初纳瓦彭一部《时光机》探讨了与附着着情感的旧物之间的断舍离,是纯东方式的思考与呈现,是更加残酷的忏悔之作,而《亿万富翁》一直在尝试着如何救赎,浪漫化的呈现,反而更能引起当下人们的共鸣,与我对艺术创造的态度很类似。
母亲与女儿关系的话题在文学领域十分广为人道,对母亲的占有和逐渐的割离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命运,亿万富翁中也是如此,一场梦寐以求的mother daughter get away是对母爱的占有,与原生家庭的告别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幕典礼,如果你仔细观察,这部电影里有岁月的年轮,有写给母亲的情诗。
与米兰达05年的长片《爱情我你他》相比,在故事方面她改进了自己的不足,更加充实的内容含量使情节排列紧凑。在构图和表达上又坚持了自己的特色,古怪的人物仿佛是她电影的标配,恰好指出现实世界不易察觉的病症。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惊艳的尝试,也许是米兰达逐渐被熟知的第一个篇章。
可能每个人都是Old Dolio,在父母构造的世界中长大,然后与世界发生冲突与连结,如婴儿学步(电影中的社工课程简直在明喻),在社会中有样学样,与人相处。
每个角色都十分独特。
父母自恋得那么自然,完全不顾女儿的感受,自顾自说着伤人的话,最终也毫不妥协。
Old Dolio像张白纸,在父母外的陌生世界找到了自己,从一开始父母给的高压和对外部世界的失控,到嫉妒Melaine加入家庭(团队),情绪逐步积累、积累、积累、爆发,到与Melaine的神展开,经历了治愈之旅。
Melaine的角色简直是神来之笔,那么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人相处自如,Old Dolio完全的反面。自如地融入父母的团队,自称女儿,获得Old Dolio父母的接纳和喜爱,引起Old Dolio的嫉妒。最后剧情神展开,她逐渐喜欢上Old Dolio,拐走她,“强迫”她接受“正常人”的喜爱,Old Dolio的嫉妒变成了救赎。
导演对于性别的淡化处理,但又是关键一笔。“It is everything and nothing."(Wood) 只有Melaine是女生时,才能让有替代Old Dolio获得父母对女儿般喜爱的合理性。
Melaine以为自己对于父母是作案伙伴,喜欢的是Old Dolio, 父母认为Melaine是情人,女儿最初发现Melaine比自己更像是女儿,抢走了父母的喜爱,但最终发现Melaine在意的是自己,变成了自己的伴侣。三方的认知错位、冲突和矛盾在Old Dolio质问父母时爆发。
还有很喜欢的几点:
全局都没有讨论过性别对爱的影响,"it just is",再自然不过。
父母最终都毫不妥协,”they can just be how they are", 没有给虚假的希望,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Old Dolio对身体接触的恐惧,到最后地震后与陌生人的握手,到最后接纳Melaine,逐步放开戒备的过程很有意思。特别是第一次主动和别人接触,是给Melaine摘假指甲,非常无厘头,但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和他人肢体接触,摘得如此认真,也没有了剧初被按摩抚摸时的压力,镜头里得阳光那么温柔,她的脸显示出一丝丝被Melaine凝视的紧张。“As the movie is so lack of intimacy, this scene is so intimate with showing any sex."(Wood)如果你知道对于les而言,手指的隐喻,那就……咳咳。
另外有个小细节,有个男人给了Old Dolio一根牙签,母亲对Old Dolio说,”if any man gives you wood, it means you give him wood."最后大家吃饭时,有个很快闪过的镜头,就是Old Dolio 给了Melaine一根牙签。哈哈。Baby steps,有样学样的可爱。
最后,我的感悟是,古古怪怪其实也不一定没人爱,但是前提是,要长得和Evan Rachel Wood一样美。
睽违电影圈九年多,曾获戛纳“金摄影机”处女作奖的美国导演米兰达·裘丽终于推出新作《亿万富翁》。这是她的第三部剧情长片,入围今年初圣丹斯电影节和因疫情被迫取消的戛纳“导演双周”,跟处女作《爱情我你他》一样照样成为法国《电影手册》力捧的对象。还没看之前我对这个片名有所好奇,我猜测是讲一位含着金钥匙出世的女孩的故事,从海报上她漂亮的金色长发和身边的物品推测出这个结论,结果从影片的第一幕就彻底推翻了我的猜测。
影片以一家三口配合盗取邮局包裹的情节开场,父母在一边看准时机和发号施令,而女主角随着激昂的配乐,施展古怪的姿势动作潜入邮局,并在职员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偷走包裹,这个场景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大展身手的经典一幕。据导演本人提及,剧本里的情节来自她成长时期不少看过的神偷电影。难道以拍摄情感艺术片的女导演蛰伏多年后弃暗投明转型投向好莱坞类型大片阵营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部《亿万富翁》仍然是米兰达·裘丽一向擅长的“怪人”题材。尽管影片中充斥着层出不穷的各类骗术,从偷包裹到骗取礼品券,再到钻免费退货的空子赚钱,以及在支票上伪造签名兑钱,其中不乏拍案叫绝的手法,比如在机场拿错行李的设计就是典型。这些低级而狡猾的骗术情节仿佛在向《11罗汉》一类的好莱坞类型片靠拢,但其核心显然不是在炫耀这家人依靠下三滥的手段致富,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怪人家庭更像是枝裕和的金棕榈影片《小偷家族》的重现,同样是生活社会底层、朝不保夕的小人物,用尽办法养家糊口,而情感羁绊成为最有趣的刻画,尤其是女儿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维系,唯独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
奇怪地,这一家三口的背景介绍很少,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为何会沦落至此,也不知道他们从何时开始以盗窃为生。导演似乎有意而为之,让观众透过他们各自的行为去推测一家人之前的经历。最令人好奇的是,女主角如何在骗子父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而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演变逐渐成为影片着重表现的主题。导演用两个关键点来启蒙和激发女主角对父母情感的深层思考。第一点是她在替孕妇听课时学到婴儿对母亲乳房的迷恋和爬行,这反复出现数次的知识点暗示出她在成长中缺乏母爱,导致她和父母关系的错位。另一处则是引入一名年轻女新手,作为协助他们完成“大案”的新成员。这位女新手在剧本里存在双重功能,一方面令女主角反思自己在这个家庭的位置,以及催生出她与女主角的感情线。
西方人的思维确实有趣,一个人脱离父母和家庭,真正独立而长大成人,首先要面对的是性启蒙和爱情。只能说两个女演员之间的同性恋情来得有点突兀,在我们东方人看来,即便两人是友情关系,我觉得也足够圆满讲通这个绝妙的剧本,也许是西方人视爱情为至上吧!事实上,在我看来,女主角对新手的情感更夹杂了类似对母亲的依恋,她想从对方身上补偿得到母爱,而远非仅仅是爱情。在便利店前的一幕,女主角模仿婴儿爬行的设计显然道出了这一点。
其次是成长中的孤独感,也是影片着重刻画的部分。随着一次次的盗窃案,女主角的孤独感不断浮现(按摩时偷偷落泪、在幼教讲师面前的感触等),她不断在道德良知的拷问之中挣扎和反思,却发现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直至遇上这位女新手,给她带来新鲜的观点和人生态度,从而令她逐渐摆脱父母的阴影与孤独感,也由此从绝望的气氛逐渐转向光明的结局。
这种剧本结构与导演处女作《爱情我你他》有所呼应,即使是最孤独的怪人也会找到幸福。最后一场她与父母的终极对战,表面看来她已败下阵来,但请留意最后超市收银员电脑银幕上那串返现的数字,正好是她应得的酬劳金额。这个令人破涕而笑的结局又回过头来证明了父母和她之间的血缘羁绊,她的父母并非是不念亲情的冷血动物。这个不太起眼的细节与《小偷家族》最后儿子在车上与父亲悄悄挥手告别的一幕异曲同工,只不过是位置互换了一下。
米兰达·裘丽在处理这个具有类型片色彩的题材里,仍旧不忘她的小清新本色,从女主角的服饰打扮到配乐的选择,都充分显出她的小心思,多年没听的一曲Mr. Lonely突如其来让我触动不已。而不少奇思妙想更是带有查理·考夫曼的意味,比如那个定时会涌出粉红色泡沫的板间房,不时令一家三口惊恐万分的小地震,还有最惊艳的莫过于两个女生在漆黑的厕所里看见浩瀚星空的画面,都充分显示出导演娴熟的作者风格,总会在哀伤的气氛里让人感到喜出望外的甜蜜和幽默感。
女主和他爸妈都是皮条客,捣糨糊的,忽悠别人买东西,反正就是不工作,就搞诈骗的事情,住着廉价的房子,然后房子还经常漏泡沫出来,然后他们房东开始催房租了,然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搞钱的办法,就是坐飞机,然后女主假装不认识父母,然后父母把她的箱子拿走,这样的话航空公司会赔偿女主一部分钱,就这样他们的计划开始实施了,回来的路上她父母边上做了一个女的,和他爸妈聊的很好,下飞机之后也聊到一起,然后这个女的思路比较正常,而且也有钱,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女主拿到钱之后,家里人想要他的钱,然后态度变了很多,女主很生气,然后走了,然后女二一直陪着她,而且帮助他走出了不开心,然后女主父母又开始真幺蛾子,就是因为女主缺少母爱,然后他们送了女主从小到大所有的礼物,然后还邀请女主去一起吃饭,女主同意了,然后父母也表现的非常亏欠女主,吃完饭之后还送她回家,去了女二家里,但是他们睡觉只有第二天,女二家里被搬空了,包括女主的钱,然后他们去超市把没有拿走的礼物全部退掉了,然后获得了一部分钱,然后女主和女二在一起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