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罗伯特·斯密戈尔
编剧: 罗伯特·斯密戈尔 / 亚当·桑德勒
主演: 亚当·桑德勒 / 克里斯·洛克 / 史蒂夫·布西密 / 瑞秋·德拉彻 / 艾利森·斯特朗 / 更多...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4-27(美国)
片长: 116分钟
又名: 大喜当头(台) / 那一周
IMDb链接: tt6821012
编剧: 罗伯特·斯密戈尔 / 亚当·桑德勒
主演: 亚当·桑德勒 / 克里斯·洛克 / 史蒂夫·布西密 / 瑞秋·德拉彻 / 艾利森·斯特朗 / 更多...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4-27(美国)
片长: 116分钟
又名: 大喜当头(台) / 那一周
IMDb链接: tt6821012
《疯狂婚礼周》的片尾曲还在肆意播放着,一年一度的亚当桑德勒盛宴却已经意犹未尽地滑向进度条的末尾。
很难说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演员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使得他几乎赋予每一部快乐麦迪逊出品的喜剧片以一种奇特的气质。又或者不仅仅是他自家制片厂所投资的电影,而是纵观他演艺生涯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能给人留下如此深刻而又与众不同的印象。比起金凯瑞或者杰森贝特曼这样的同时代喜剧演员,亚当似乎总是能给人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在看过他大多数作品之后,似乎他的面孔,似乎快乐麦迪逊的片头LOGO本身,在出现的那一刻,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从某种角度上说,他做到了一名喜剧演员的极致,那便是代表了快乐本身。
在看过之前十几部亚当的电影之后,我似乎终于在这部冷门到名不见经传的喜剧片里,隐隐约约找到了我对于这种电影类型的理解方式,以及思考了我为什么会对亚当的电影如此偏爱的原因。这一点,留到文章的最后去说。
电影本身讲述了一个家境普普通通的父亲想尽各种办法,在女儿婚礼前的最后一周,为女儿操办婚礼的故事。他家境算不上贫寒,却也只是平庸。从女儿结婚前一周开始,所有让人头大的事情都纷至沓来。自己家和女婿家各路远房亲戚的衣食住行;所有的派对筹措,仪式举办,活动安排都要在一周之内解决。他竭力想要省钱,却又不想因此丢了面子,于是只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低配待遇来安置数目庞大的亲戚朋友。一周下来各种机缘巧合,各种手忙脚乱,其间又是几番阴差阳错,节外生枝。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各有性格的几代亲族,共同造就了一部笑料十足的家庭喜剧片。
其实同样的故事创意并不罕见。早在2005年,奥兰多布鲁姆和克尔斯腾邓斯特就出演过一部题材相近,也同样让我爱不释手的爱情喜剧《伊丽莎白镇》。而这一次放到快乐麦迪逊的团队里,相似的故事,却让人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感情。
与《长大成人》里财大气粗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不同,这一次亚当呈现出来的是一名死要面子而甘愿苦苦挣扎的小人物。亲家是东海岸大有名气,腰缠万贯的外科医生,随随便便就可以操办一场豪华盛大的婚礼。而他却拒绝帮忙,竭尽全力地用自己普通的中产阶级身份想尽招数让一切显得不那么寒酸。
年逾耄耋的远房叔叔因为糖尿病而双腿截肢,又因为穿完了所有随行衣物只能临时穿上当年的破军装,于是鬼使神差被人当成二战归来,炸掉双腿的国家英雄,受到市长亲自接见和在市政厅举办婚礼的待遇;后来出了变故承诺取消,亚当不敢向一大家子人宣布消息,又死活不肯接受亲家的资金援助,自己连夜带人抓了一麻袋蝙蝠放进市政厅,搞得第二天大厅鸡犬不宁被迫关闭,才借故重新打算。
诸如此类的情节在片子里数不胜数。回头想想,这种打肿脸也要充胖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亲家面前跌份儿的心态,怎么看都是天下无数普通父母的现状。
整部电影都是在他绞尽脑汁拆了东墙补西墙中度过的。他把一个能力有限又拼命想要在家人尤其是将要出嫁的女儿面前展示自己能力的父亲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和老婆可以在二楼关起门大吵到楼下全家人听得一清二楚,打开门却又是夫唱妇随的恩爱夫妻;他害怕乱动老婆调好的驾驶座位置而被骂,只能蜷缩在手脚伸不直的驾驶座上开车,看得亲家一头雾水,问起来还绝口否认。所有的细节,各种尴尬却让人捧腹的台词,一起组成了一个可爱又有点可怜的父亲形象。
非常现实。
亚当极其擅长这种小人物。与杰森贝特曼那张看起来就像被老板骂被老婆打的中年工薪阶层不同,他的角色往往更加有血有肉,也更加性格丰满。
纵观他之前的作品,似乎每一部都有着某种极其现实,极其容易引起共鸣,让人感同身受的性格特征。《迈耶罗维茨的故事》里,他是性格内敛又心系父亲的儿子;《桑迪》里,他是八面玲珑却内心孤独的经纪人;《人生遥控器》里他是夹在家庭事业之间束手无策而行差踏错的建筑师;《长大成人》里他是人到中年却感慨青春不再的成功人士。
观众对小人物的故事是有额外好感的。这个年代人们看惯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人物,看惯了高来高去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但人们不是超级英雄,人们只是超级英雄在和反派对决时被炸飞的汽车车主和被拆掉的公寓住户;人们只是孤胆特工和恐怖分子枪战时被撞破玻璃的饭馆老板和被掀翻车厢的火车乘客。看大人物时人们看到的是偶像,看小人物时人们看到的是自己。
前几个月我写过的另外两部电影《你好布拉德》和《弗罗里达乐园》,讲的也都是小人物的事情。我所钟爱的剧情片类型也无不是进展缓慢,有些甚至没有起承转合和因果矛盾的生活片。在这样的电影里,我看到的才是别人的生活。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真实发生的故事,在短短两个小时里,你看着那些触手可及的主角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发生意想不到的事,然后目送他们离开。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这就是剧情片的魅力。
故事进行到最后,亚当饰演的父亲在婚礼上和女儿跳起最后一支舞。经历过让人抓狂的一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混乱,经历过所有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烦心事,这一刻还是来到了。我终于意识到,亚当之前所做的一切其实并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女儿的爱。今天过后,女儿就要嫁为人妇。他不是不可以让腰缠外观的亲家一通电话就安排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他只是不想错过亲手准备女儿婚礼的过程。
他所有的挣扎,所有的无奈,都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尽其所能做出一场让女儿心满意足的婚礼庆典。
家庭才是亚当电影里最美好也是最永恒的元素。
《随波逐流》、《单身度假村》、《长大成人》、《人生遥控器》、《迈耶罗维茨的故事》、《爸爸的好儿子》、《假死新人生》……快乐麦迪逊就如同喜剧片里的皮克斯,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方法来诠释家庭、童心与爱。
的确这个主题很老套,但在快乐麦迪逊所独有的叙事方式与恰到好处的美式幽默下,依然显得自然而流畅。
这一次他不再像当初《人生遥控器》里拖着残躯在雨中声嘶力竭地喊出“Family comes first”,而是把这样的情感一点一滴融进可能是他人生里最重要也最忙碌的一周里。
每一个平凡,都自有其伟大之处。
在多数人的一生里,是看不到太多的大是大非,大悲大喜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也没有那么多推翻一切从零开始。琐事即为人生,无奈便是常态。从头到尾亚当饰演的父亲一直在家庭事务中斡旋打点,却不曾抱怨一句。这种心态刚好就是当年他在《人生遥控器》里付出了整整一生的代价才终于体会到的真理。
在这样的心态下,平凡人的小确幸就比小却丧更为明显了。电影没有之前《别惹佐汉》与《爸爸的好儿子》里那么集中且激烈的宿醉式搞笑,而更像往常见怪不怪的家庭成员间无厘头的插科打诨;影片后半段人们纷纷在冗长无聊的葬礼上睡觉,一如当年《长大成人》中老教练葬礼上单膝跪地的演唱和不留情面的终场哨声。亲情和友情已经渗透进了他们之中,让它们可以忘记伤感的存在,没有什么沮丧是一场畅快淋漓的老友重聚所不能释然的。
把拯救世界留给超级英雄和他们的反派好了。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围坐桌旁,举杯相庆;就是一起办一场盛大而痛快的婚礼。也许他们只能在强行简单装饰过却依然漏水的廉价旅馆里结婚;也许第二天杯盘狼藉之后又要重归忙碌与平淡,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所有的狂欢都是瞬时的,但这并不影响在这一刻大家一起欢乐的本质。
最打动我的是临近结尾,人们在旅馆大厅里纵情狂欢,载歌载舞,天花板漏着水,人们一边跳着舞,一边把滑走的大水桶拉到舞场中间继续接水的桥段。我看到的是沉浸在美好之中,不会被任何不愉快所影响的一帮人抛开了各自的性格与情绪,在这一秒钟尽情狂欢。
克里斯洛克饰演的亲家从刚来到亚当家里看到家里的各种混乱与千奇百怪的亲戚时对亚当的抵触,到最后在婚礼上对亚当说出“人们都爱你,你的家人们爱你,我的家人们也爱你”时,一切都很好理解了。
或许只有这种把琐事当饭吃,把不爽当屁放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身在俗世,游戏人间。
周日一早,东方既白。两位父亲坐在小屋门口的台阶上,闲谈几句,畅想未来。身后是满满一屋子睡在床上地下的,筋疲力尽的亲戚朋友。儿子女儿刚刚结婚,姥爷就已经盘算着给外孙换尿布的事情了。之前那让人头大的一周仿佛变得那么的不真实,却又难以一下子适应新的一天。婚礼才结束几个钟头,两个人吃着早点,就已经想好了下次全家聚会的安排细节。经历了数不尽的喧闹,这种喧嚣过后安逸与淡然,才更显得尤为美好。
结尾:喜剧片的尽头
最后是在文章开始留下的问题:我所理解的喜剧片,以及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亚当的电影。
有人说喜剧片的内核其实都是悲剧,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好的喜剧片在看过之后往往是能感受到一点悲凉的,尤其是当烟花散尽,狂欢完结之时,总会有一种失落与怅然。而亚当的很多电影都是如此。我几次说到的《人生遥控器》与《初恋五十次》便是其中代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并不是简单纯粹的喜剧,而是有喜剧元素的剧情片。
但在我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却开始重新理解了喜剧片的本质:那就是喜剧片的尽头,其实依然是喜剧。真正的喜剧片是一个由喜到悲,再由悲到喜的过程。
我看到亚当为了家人为了女儿捉襟见肘,笑料百出的一周时它是喜剧;看到他这一周的挣扎背后是各种无奈与辛酸,看到他竭尽全力地想要在与女儿所剩无几的相处时日里留下一点点痕迹时又难免伤感。但是在这一层之后,我看到的是每个人享受着这种无奈,享受着这种繁忙,享受着身在其中乐在其中的美好;我看到的是小人物们沉浸在自己的梦想里肆意狂欢的洒脱。这其实就够了,只要他们觉得自己很好,那就是很好,与任何人都无关。
或者与其说喜剧片的尽头是喜剧,不如说喜剧片的尽头是温情。亚当的电影将这一点体现得最完美,也难怪快乐麦迪逊的每部作品都正中我下怀。
在我看过的各类喜剧片中,无论是生离死别的波澜还是家长里短的细腻,在亚当的电影里都能用平和淡然,嬉笑怒骂的镜头与对白表现出来。也只有亚当的电影里可以在父亲与女儿跳舞时把红锥头路障罩在车灯上当聚光灯。这种随处可见的美式幽默诠释的其实是万事皆可为乐子的自由心境。
电影不会成为经典,但是足够好玩。一路看下来各种恶俗桥段几次都让我拍案叫绝,同时却也不由感叹,往年电影里还在当几岁小孩的父亲的亚当桑德勒和克里斯洛克,终于也到了要操办儿子和女儿婚礼的岁数。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那些飞逝掉的时光,终究还是回不来了。
比起动辄毁灭地球,拯救人类的科幻大片,这种更简单却更惬意的故事才更加对我的胃口。只要这种风格一直保持下去,我对这个演员,这种类型的电影的执念就一直不会改变。
(完)
女儿要出嫁,男方很有钱,家里人多事儿又多,真够亚当桑德兰饰演的老爹喝一壶的,不过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婚礼,虽然问题频出,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彼此包容,彼此发现爱的存在,这本是个好题材,可以塑造很多戏剧冲突,也可以营造很多温情画面,最后让观众笑中带泪,深受感动。
然而,《疯狂婚礼周》偏重疯狂,不注重主题的深挖,只在片尾婚礼晚宴两个亲家老爹被众人抬举时对幸福和爱有所探讨,在过于闹哄哄的氛围中,这种探讨有些突兀和不合时宜,我觉得这场景应该放在最后一幕,婚礼的第二天清晨,两个经历和价值观大不一样、或兴奋或感伤而睡不着的中年男人来个掏心窝的交流,对于如何去爱达成共识,这样结尾才能在疯狂之后安静下来,走进人心。
本片的笑料出于两大家人文化、习惯和理念的冲突,可是要有个度,既要避免歧视,又要避免低俗。本片的问题正在于此,为了搞笑而搞笑,笑点尽是出自对残障人士的不尊重,对有色人种的不尊重,对宗教的不尊重,对抑郁症患者的不尊重,对医生职业的不尊重。明明是要取悦人,却一群一群得罪人,让我一个本没有权益意识的人都觉得反感。再看看低俗的桥段,男方老爹做春梦摸残障爷爷大腿,新娘亚裔女伴情痴投怀送抱,告别单身夜女伴们玩的dick型软糖...好像这电影无性不欢一样。
言而总之,在这一部人物纷繁、状况百出、烂哏堆砌的影片里,你会希望这场婚礼早早结束,或者你会选择中途离开,再不回来。
一对新人马上就要结婚了,相对于有钱有势的男方,女方家就显得寒酸了许多。但尽管如此,女方的父亲还是坚持操办这场婚礼,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一个交待。现实终归没有想象中美好,捉襟见肘的资金再加上来自各地的奇葩亲属,这场婚礼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亚当桑德勒绝对是喜剧界的一面旗帜,只可惜近两年他参与的影片乏善可陈,也许他再也拍不出类似于《人生遥控器》那样的好片子了。这部电影很像是亚当桑德勒本人的写照,人近中年,实力越来越不济了,但还要硬着把场面撑下去,谈何容易?!
本片整体平淡无奇,笑果一般,戏剧冲突不够,结尾也不够温情,总之是一部平庸之作。不过如果你周末在家没事儿干,看看这个片子还是可以解解闷儿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