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F·加里·格雷
编剧: 劳威尔·坎宁安 / 马特·霍洛维 / 阿特·马库姆
主演: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泰莎·汤普森 / 丽贝卡·弗格森 / 库梅尔·南贾尼 / 拉菲·斯波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6-14(美国/中国大陆) / 2019-06-12(台湾)
片长: 115分钟作为好莱坞资历最老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的手中曾经握着许多好牌。在1989年被索尼收购之后,吃尽了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电影红利,也吃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和威尔·史密斯的红利。
而到了超级英雄的新纪元,企图在市场上抢到一席之地索尼/哥伦比亚,成为了重启和翻拍的排头兵。一版又一版的蜘蛛侠,《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机械战警》《豪勇七蛟龙》《超能敢死队》,走量不走质的翻拍几乎全部踩空,少数的成功案例(《功夫梦》《龙虎少年队》)也早早没了下文。
尽管有着这样短视的黑历史,索尼哥伦比亚也并没有放慢啃老本的大方针。这一回,怀旧牌的打法从全面失败的“全面重启”,在《勇敢者游戏》的激励下,变成了“软性激活”——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和《霹雳娇娃》如此,两部续集分别跨越十年和七年的《黑衣人》也是如此。
但软重启和软续集就一定会成功吗?走下坡路的皮克斯在2010年之后大张旗鼓地开始制作早期动画电影的续集,《怪兽大学》《海底总动员2》《超人总动员2》《赛车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4》分别距离前作12/13/14/6/11/9年,其中超过半数只能称作差强人意。
而在大片制作上向来缺乏水准连续性的索尼哥伦比亚,能制作出优质续集的机会,无异于期望于奇迹。就《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制作方针而言,明显是走的《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已经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雷神3》;道恩·强森和凯文·哈特,《乌龙特工》),富有天赋和易于控制的导演(F·加里·格雷;杰克·卡斯丹),以及亏了不心疼,1亿美元的中等预算。
但这一如意算盘,必然是失败的。
首先,两个明星在一套电影中很来电,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化学反应会延续到另一套电影里。尽管有着汤姆·汉克斯/梅格·瑞恩(《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基努·里维斯/桑德拉·布洛克(《生死时速》《触不到的恋人》)这样的正面例子,不靠谱的雷神和厌世女武神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基于两个角色的共同撸瑟背景和自负性格。但这对组合在《黑衣人:全球追缉》中除了银幕上的刷脸之外,并没有产生真正有趣和深层次的互动。
在系列前作中,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互动在迥异的性格对比下不仅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在故事最终总是对应着情感上的释放。反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在面对平淡的对白和场景时,简单的卖蠢装傻搭配吐槽役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白白浪费了两人的才能。
另一方面,导演F·加里·格雷尽管有着《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出色履历,但在《黑衣人》这样富有灵感和机智的题材面前手足无措。且不论黑人导演和科幻题材是否水火不容(阿娃·杜威内《时间的皱折》和施特方·布里斯托尔《相会在昨天》都是灾难性的烂),《黑衣人:全球追缉》在动作戏和特效方面非常缺乏想象,多数是依靠CG特效来弥补设计上的偷工减料,表现力上远不如大量采用现场特效的前作来的有效。而在至关重要的外星生物上,不仅未能爬出恐怖谷,与其他电影——如《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如随处可见的触手要素——大同小异的设计更是凸显想象力的欠缺。
如此多的拿来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弥补糟糕的剧本。编剧组合马特·霍洛威和阿特·马库姆的很多作品大都非常平淡和俗套,如果导演和主演能够对其加以补充,自然很好(如《钢铁侠》);但如果不能,便是第二个《变形金刚5》。早期《黑衣人》电影中,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buddy comedy的揶揄是电影轻松且有效的关键之一。但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黑衣人:全球追缉》都更像是一部索尼系科幻电影,与《超能敢死队》《像素大战》《鸡皮疙瘩》有着更多的共同基因,而非一部有着巴里·索南菲尔德的怪趣思想的《黑衣人》电影。
当然,《黑衣人:全球追缉》并不想要抛弃系列前作的魅力,只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也分不清轻佻与轻浮,戏谑与没正形,朝索尼另一王牌系列,007的模仿也不得要领。而出于索尼系大片的通病,《黑衣人:全球追缉》也很难决定它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电影,以及它想要讨得哪些观众的欢心。
对于一套电影系列来说,二十年足以天翻地覆。诞生于1997年的《黑衣人》虽然基于都市传说,但基调轻松,演员富有魅力,贵精不贵多的小道具,足以打动一代观众。作为系列的最新作品,《黑衣人:全球通缉》不再满足于简单有效,一味地放大规模,加入社会热门议题,因为害怕落伍,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特色。
这远比票房失利还要令人遗憾。
笑点只剩尴尬。
化学反应应该是buddy comedy的生命线,前面黑衣人三部曲导演巴里说过,他拍的最糟糕的《飙风战警》中,最后悔的设计就是放进了同样试图轻快搞笑的两个主角,20年过去了,新导演上来就重蹈覆辙。
特工K之所以好笑,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好笑,和J的灵动活跃产生了出色的黑白化学反应。而特工H,路人说他帅也算了,他居然自己也说自己帅,影院里只剩几声冷笑尬笑,我感觉都得逼自己的喉咙咕咚几下冒出点被迫的干笑。搭档轻飘做作,幽默荡然无存。
“想要好笑最重要的点是,千万不要刻意表现得好笑。人物其实并不好笑,是人物置身其中的情节好笑。” -巴里桑南菲尔德
喜剧流派上,以往黑衣人系列的喜剧桥段大都是master机位,screw-ball comedy类型的经典全景交代,让观众自己发现前后调度中的喜剧设计,充分调动观影兴趣,今天看到特工H和特工C在办公室里想试着搞笑吵架那一幕,不停地来回剪辑镜头看得我想要骂娘,导演收回你的剪刀回去剪速激追车戏吧!
“喜剧的底色是讽刺”
外在喜剧类型下,经典黑衣人系列揉合了对太空竞赛、外星恐惧、移民问题、种族融合和极权社会监视等各种当时社会学探讨的各种全球现象的解构和讽刺,三部系列在细节和片尾中还都铺下了存在主义思考和不可知论的哲思底色。
而如今这一部,所有黑衣人系列的真正魅力荡然无存,继承下来的只有狗,虫子,特工O和一幅画。
就这水准,制片方其实也并不在乎这个IP的好坏和存亡,当然如果你是锤哥粉丝恭喜你,因为说到底,这不过是一部赶工的雷神流量剧。
希望看完后大家都neutralize一下,保留着黑衣人经典系列的记忆。
编剧: 劳威尔·坎宁安 / 马特·霍洛维 / 阿特·马库姆
主演: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泰莎·汤普森 / 丽贝卡·弗格森 / 库梅尔·南贾尼 / 拉菲·斯波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6-14(美国/中国大陆) / 2019-06-12(台湾)
片长: 115分钟作为好莱坞资历最老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的手中曾经握着许多好牌。在1989年被索尼收购之后,吃尽了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电影红利,也吃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和威尔·史密斯的红利。
而到了超级英雄的新纪元,企图在市场上抢到一席之地索尼/哥伦比亚,成为了重启和翻拍的排头兵。一版又一版的蜘蛛侠,《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机械战警》《豪勇七蛟龙》《超能敢死队》,走量不走质的翻拍几乎全部踩空,少数的成功案例(《功夫梦》《龙虎少年队》)也早早没了下文。
尽管有着这样短视的黑历史,索尼哥伦比亚也并没有放慢啃老本的大方针。这一回,怀旧牌的打法从全面失败的“全面重启”,在《勇敢者游戏》的激励下,变成了“软性激活”——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和《霹雳娇娃》如此,两部续集分别跨越十年和七年的《黑衣人》也是如此。
但软重启和软续集就一定会成功吗?走下坡路的皮克斯在2010年之后大张旗鼓地开始制作早期动画电影的续集,《怪兽大学》《海底总动员2》《超人总动员2》《赛车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4》分别距离前作12/13/14/6/11/9年,其中超过半数只能称作差强人意。
而在大片制作上向来缺乏水准连续性的索尼哥伦比亚,能制作出优质续集的机会,无异于期望于奇迹。就《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制作方针而言,明显是走的《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已经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雷神3》;道恩·强森和凯文·哈特,《乌龙特工》),富有天赋和易于控制的导演(F·加里·格雷;杰克·卡斯丹),以及亏了不心疼,1亿美元的中等预算。
但这一如意算盘,必然是失败的。
在系列前作中,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互动在迥异的性格对比下不仅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在故事最终总是对应着情感上的释放。反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在面对平淡的对白和场景时,简单的卖蠢装傻搭配吐槽役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白白浪费了两人的才能。
另一方面,导演F·加里·格雷尽管有着《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出色履历,但在《黑衣人》这样富有灵感和机智的题材面前手足无措。且不论黑人导演和科幻题材是否水火不容(阿娃·杜威内《时间的皱折》和施特方·布里斯托尔《相会在昨天》都是灾难性的烂),《黑衣人:全球追缉》在动作戏和特效方面非常缺乏想象,多数是依靠CG特效来弥补设计上的偷工减料,表现力上远不如大量采用现场特效的前作来的有效。而在至关重要的外星生物上,不仅未能爬出恐怖谷,与其他电影——如《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如随处可见的触手要素——大同小异的设计更是凸显想象力的欠缺。
如此多的拿来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弥补糟糕的剧本。编剧组合马特·霍洛威和阿特·马库姆的很多作品大都非常平淡和俗套,如果导演和主演能够对其加以补充,自然很好(如《钢铁侠》);但如果不能,便是第二个《变形金刚5》。早期《黑衣人》电影中,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buddy comedy的揶揄是电影轻松且有效的关键之一。但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黑衣人:全球追缉》都更像是一部索尼系科幻电影,与《超能敢死队》《像素大战》《鸡皮疙瘩》有着更多的共同基因,而非一部有着巴里·索南菲尔德的怪趣思想的《黑衣人》电影。
对于一套电影系列来说,二十年足以天翻地覆。诞生于1997年的《黑衣人》虽然基于都市传说,但基调轻松,演员富有魅力,贵精不贵多的小道具,足以打动一代观众。作为系列的最新作品,《黑衣人:全球通缉》不再满足于简单有效,一味地放大规模,加入社会热门议题,因为害怕落伍,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特色。
这远比票房失利还要令人遗憾。
笑点只剩尴尬。
化学反应应该是buddy comedy的生命线,前面黑衣人三部曲导演巴里说过,他拍的最糟糕的《飙风战警》中,最后悔的设计就是放进了同样试图轻快搞笑的两个主角,20年过去了,新导演上来就重蹈覆辙。
特工K之所以好笑,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好笑,和J的灵动活跃产生了出色的黑白化学反应。而特工H,路人说他帅也算了,他居然自己也说自己帅,影院里只剩几声冷笑尬笑,我感觉都得逼自己的喉咙咕咚几下冒出点被迫的干笑。搭档轻飘做作,幽默荡然无存。
“想要好笑最重要的点是,千万不要刻意表现得好笑。人物其实并不好笑,是人物置身其中的情节好笑。” -巴里桑南菲尔德
喜剧流派上,以往黑衣人系列的喜剧桥段大都是master机位,screw-ball comedy类型的经典全景交代,让观众自己发现前后调度中的喜剧设计,充分调动观影兴趣,今天看到特工H和特工C在办公室里想试着搞笑吵架那一幕,不停地来回剪辑镜头看得我想要骂娘,导演收回你的剪刀回去剪速激追车戏吧!
“喜剧的底色是讽刺”
外在喜剧类型下,经典黑衣人系列揉合了对太空竞赛、外星恐惧、移民问题、种族融合和极权社会监视等各种当时社会学探讨的各种全球现象的解构和讽刺,三部系列在细节和片尾中还都铺下了存在主义思考和不可知论的哲思底色。
而如今这一部,所有黑衣人系列的真正魅力荡然无存,继承下来的只有狗,虫子,特工O和一幅画。
就这水准,制片方其实也并不在乎这个IP的好坏和存亡,当然如果你是锤哥粉丝恭喜你,因为说到底,这不过是一部赶工的雷神流量剧。
希望看完后大家都neutralize一下,保留着黑衣人经典系列的记忆。
我对《黑衣人》系列电影的感情始自高中英语晚自习。那天,全班同学围坐在教室一角的悬挂式电视机前笑成一片。有着一副外星长相且脾气古怪的英语老师站在教室后方注视着我们。从那时起,生活中许多奇怪的事情有了新的 “合理” 解释:外星人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不知道。
一个全新的宇宙观(世界观)被塑造——这就是《黑衣人》系列第一部成功的法宝,各种巧妙设定也为全系列铺好了坚实基础。但惊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审美疲劳。同样的搭档、同样的路数,就好比每年新出一款 iPhone,一边买却还是要一边骂其缺乏创新。在老少黑白配、“成为黑衣人→再次成为黑衣人” 的自我重复中,旧三部曲终难继续,这一经典科幻IP急待重启。
此次全新阵容的《黑衣人》在演员挑选和剧本思路上非常突出地体现了 “与时俱进” 这一原则。来自阿斯加德的 “失业再就业人员” 锤哥和女武神为影片带来新的活力,完全摒弃 K&J 的经典组合是一次冒险但也是可喜的突破。就像 iPhone 8 一跃升级到 iPhone X,带给观众的是全新体验。
在这一飞跃中,锤哥自然是影片的流量担当,但真正拯救《黑衣人》系列的角色反倒是黑衣 “女人” Agent M。在旧三部曲中,女性角色实在乏善可陈,女法医、萨塔公主、Agent O 等等都只是剧情推动工具,女性在影片中的位置更多的还是男权社会的 “情感收容所”。不然怎么说要与时俱进呢,随着新时代女性地位的提高,黑衣人必须拥有更具独立个性、更有批判精神的女性形象。
泰莎·汤普森从《西部世界》《雷神3》《湮灭》一路走来,终于成为了独挑大梁的女一号。她饰演的 Agent M 摆脱了好莱坞系女特工传统的美艳路线。在朴实的外表之下,有着超群的能力和一颗坚定果敢的心。童年的意外经历让她想要 “探索宇宙的真相”,并立志成为黑衣人的一员。她像是来自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坚持梦想并不懈努力,同时又像来自复仇者联盟的小蜘蛛彼得·帕克,不遗余力推销自己且凭实力获得众人的肯定。由此不难看出,好莱坞爆米花影片终于开始放弃 “女性负责美” 的陈旧思路,更多地关注于人物性格所散发的魅力。
反过来看片中的男性角色,惊讶地发现,负责 “美” 的部分已经转移到他们身上了!“硬汉老爸” 连姆·尼森帅气依旧。而“雷神”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终于摆脱让女粉丝大哭 “灭霸为什么不在上一部电影里杀了他” 的大胖子形象,转而成为宇宙各种族女性都垂涎的 “星际情人”,甚至还依靠 “出卖肉体” 救了自己一命。
锤哥饰演的 Agent H 在片中的作用可对照旧三部曲的 Agent K,但粗枝大叶的个性让他更多地成为了女性角色的陪衬。无论是在搭档 M 面前,还是在丽贝卡·弗格森饰演的 “旧情人” 星际军火商面前,H 都展示出了男性既得利益者的自大和鲁莽。依靠身材和颜值成为男主角的设计,与其说是女权主义的矫枉过正,不如说是 “男权好莱坞” 的自我嘲讽。男性角色负责呆萌搞笑、女性角色负责智商和能力或将成为好莱坞主流CP新模式?
在片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男性角色——外星小人兵兵。他是 “外星” 骑士精神的代表,也是全片的 “关键先生”。《黑衣人》系列之所以能够持续吸引观众,其有趣的外星形象设定功不可没。无论是车站寄存箱里的外星文明小世界还是能够看见未来的高维生物格里芬,对外星人的想象总是可以为我们带来看待宇宙和生命的全新视角。这甚至可以成为只有看过《黑衣人》系列的影迷朋友才能交流的私密话题。
摆脱了旧三部曲的人物束缚,重启的《黑衣人》在往后的延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对没有看过前作的观众也非常友好。而对旧三部曲各式设定的完美继承也让老观众获得更多乐趣和亲切感。酷炫的汽车和武器装备自然是不可缺少。装备升级、视效升级,甚至反叛形象的酷炫程度也有大幅升级。如果说经典是因为经典本身被我们的记忆重塑,那么再回过头去看最初的 “惊艳” 会发现被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我们的审美和眼光。除了武器、视效和整体节奏的提升,黑衣人的嘴炮能力也同样与时俱进。接二连三的电影梗、娱乐梗让人笑到停不下来。春节档在大银幕上耍猴戏弄外星人的黄渤,竟然也被拿来调侃了一番。若能把这处彩蛋换成马云(他真的不是外星人吗??!)就更有意思了~
不行!根本不行!除了一开始的片头音乐给怀旧的我带来些许感动以外,整个剧情就是失望加上更失望,片头的两条时间线一开始感觉很碎片化,剧情开头就被切割的支离破碎,主线剧情单调没有新意,很容易猜到结尾。 有老梗我知道是必然的,但是根本没有让人感觉到对前三部有任何敬意,只是用老梗告诉大家我还是《黑衣人》系列哦。整部影片感觉就是锤哥的流量剧,锤哥除了卖肉和看着帅气在这部剧里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加了《雷神》的梗,就好像锤哥就不能脱离《雷神》了,完全没有威尔斯密斯当初给人那种黑人随性而为却又有奇效的喜剧感。 我永远记得当初看完《黑衣人》第一部时,最后结尾整个宇宙成为外星人手里一个玻璃球的镜头,这个镜头给了我太多太多感受,让当时还年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伟大和渺小,这也是整个《黑衣人》影片的中心思想,后来第二部第三部都有类似的镜头告诉你这部影片的真正意义。可是现在呢?呵呵,不说了,心痛。 虽然这部剧里还是能看到不死小强外星人,让人无法忍耐的红色大按钮,银光闪闪的高科技枪,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这部影片只是《黑衣人》的尸体,因为没有了《黑衣人》的灵魂。 一星给特效,一星缅怀《黑衣人》。
一个全新的宇宙观(世界观)被塑造——这就是《黑衣人》系列第一部成功的法宝,各种巧妙设定也为全系列铺好了坚实基础。但惊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审美疲劳。同样的搭档、同样的路数,就好比每年新出一款 iPhone,一边买却还是要一边骂其缺乏创新。在老少黑白配、“成为黑衣人→再次成为黑衣人” 的自我重复中,旧三部曲终难继续,这一经典科幻IP急待重启。
此次全新阵容的《黑衣人》在演员挑选和剧本思路上非常突出地体现了 “与时俱进” 这一原则。来自阿斯加德的 “失业再就业人员” 锤哥和女武神为影片带来新的活力,完全摒弃 K&J 的经典组合是一次冒险但也是可喜的突破。就像 iPhone 8 一跃升级到 iPhone X,带给观众的是全新体验。
在这一飞跃中,锤哥自然是影片的流量担当,但真正拯救《黑衣人》系列的角色反倒是黑衣 “女人” Agent M。在旧三部曲中,女性角色实在乏善可陈,女法医、萨塔公主、Agent O 等等都只是剧情推动工具,女性在影片中的位置更多的还是男权社会的 “情感收容所”。不然怎么说要与时俱进呢,随着新时代女性地位的提高,黑衣人必须拥有更具独立个性、更有批判精神的女性形象。
泰莎·汤普森从《西部世界》《雷神3》《湮灭》一路走来,终于成为了独挑大梁的女一号。她饰演的 Agent M 摆脱了好莱坞系女特工传统的美艳路线。在朴实的外表之下,有着超群的能力和一颗坚定果敢的心。童年的意外经历让她想要 “探索宇宙的真相”,并立志成为黑衣人的一员。她像是来自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坚持梦想并不懈努力,同时又像来自复仇者联盟的小蜘蛛彼得·帕克,不遗余力推销自己且凭实力获得众人的肯定。由此不难看出,好莱坞爆米花影片终于开始放弃 “女性负责美” 的陈旧思路,更多地关注于人物性格所散发的魅力。
反过来看片中的男性角色,惊讶地发现,负责 “美” 的部分已经转移到他们身上了!“硬汉老爸” 连姆·尼森帅气依旧。而“雷神”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终于摆脱让女粉丝大哭 “灭霸为什么不在上一部电影里杀了他” 的大胖子形象,转而成为宇宙各种族女性都垂涎的 “星际情人”,甚至还依靠 “出卖肉体” 救了自己一命。
锤哥饰演的 Agent H 在片中的作用可对照旧三部曲的 Agent K,但粗枝大叶的个性让他更多地成为了女性角色的陪衬。无论是在搭档 M 面前,还是在丽贝卡·弗格森饰演的 “旧情人” 星际军火商面前,H 都展示出了男性既得利益者的自大和鲁莽。依靠身材和颜值成为男主角的设计,与其说是女权主义的矫枉过正,不如说是 “男权好莱坞” 的自我嘲讽。男性角色负责呆萌搞笑、女性角色负责智商和能力或将成为好莱坞主流CP新模式?
在片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男性角色——外星小人兵兵。他是 “外星” 骑士精神的代表,也是全片的 “关键先生”。《黑衣人》系列之所以能够持续吸引观众,其有趣的外星形象设定功不可没。无论是车站寄存箱里的外星文明小世界还是能够看见未来的高维生物格里芬,对外星人的想象总是可以为我们带来看待宇宙和生命的全新视角。这甚至可以成为只有看过《黑衣人》系列的影迷朋友才能交流的私密话题。
摆脱了旧三部曲的人物束缚,重启的《黑衣人》在往后的延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对没有看过前作的观众也非常友好。而对旧三部曲各式设定的完美继承也让老观众获得更多乐趣和亲切感。酷炫的汽车和武器装备自然是不可缺少。装备升级、视效升级,甚至反叛形象的酷炫程度也有大幅升级。如果说经典是因为经典本身被我们的记忆重塑,那么再回过头去看最初的 “惊艳” 会发现被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我们的审美和眼光。除了武器、视效和整体节奏的提升,黑衣人的嘴炮能力也同样与时俱进。接二连三的电影梗、娱乐梗让人笑到停不下来。春节档在大银幕上耍猴戏弄外星人的黄渤,竟然也被拿来调侃了一番。若能把这处彩蛋换成马云(他真的不是外星人吗??!)就更有意思了~
不行!根本不行!除了一开始的片头音乐给怀旧的我带来些许感动以外,整个剧情就是失望加上更失望,片头的两条时间线一开始感觉很碎片化,剧情开头就被切割的支离破碎,主线剧情单调没有新意,很容易猜到结尾。 有老梗我知道是必然的,但是根本没有让人感觉到对前三部有任何敬意,只是用老梗告诉大家我还是《黑衣人》系列哦。整部影片感觉就是锤哥的流量剧,锤哥除了卖肉和看着帅气在这部剧里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加了《雷神》的梗,就好像锤哥就不能脱离《雷神》了,完全没有威尔斯密斯当初给人那种黑人随性而为却又有奇效的喜剧感。 我永远记得当初看完《黑衣人》第一部时,最后结尾整个宇宙成为外星人手里一个玻璃球的镜头,这个镜头给了我太多太多感受,让当时还年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伟大和渺小,这也是整个《黑衣人》影片的中心思想,后来第二部第三部都有类似的镜头告诉你这部影片的真正意义。可是现在呢?呵呵,不说了,心痛。 虽然这部剧里还是能看到不死小强外星人,让人无法忍耐的红色大按钮,银光闪闪的高科技枪,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这部影片只是《黑衣人》的尸体,因为没有了《黑衣人》的灵魂。 一星给特效,一星缅怀《黑衣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