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迈克尔·卡顿-琼斯
编剧: Leora Barish / 亨利·宾
主演: 莎朗·斯通 / 大卫·莫瑞瑟 / 夏洛特·兰普林 / Neil Maskell / 斯坦·科利莫尔
类型: 悬疑 / 惊悚 / 情色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西班牙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6-03-30(德国)
片长: 114 分钟
又名: 第六感追緝令2
编剧: Leora Barish / 亨利·宾
主演: 莎朗·斯通 / 大卫·莫瑞瑟 / 夏洛特·兰普林 / Neil Maskell / 斯坦·科利莫尔
类型: 悬疑 / 惊悚 / 情色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西班牙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6-03-30(德国)
片长: 114 分钟
又名: 第六感追緝令2
《本能2:致命诱惑》2006年依然由性感迷人的莎朗·斯通主演,由她亲自挑选导演和合作演员,定下影片基调。其拍摄过程波折重重,甚至因为导演和男主演的数次更换大混战,差点几度胎死腹中。但《本能》1992年的傲人票房毕竟是个不小的诱惑,续集剧本完全延续第一集风格,只不过,场景从阳光灿烂的旧金山移师到清冷绅士的伦敦,稍显浮躁的旧金山警局也被冷面无情的苏格兰场替代。虽然耗资7000万美元的《本能2》在美国只收回500万美元,列为2006年最赔钱影片之首。但却不失为一部以精神分析理论为背景的经典杰作。
片头,由一闪一闪的一条光线开始,模糊变得清晰,加上穿透力极强的背景音,由缓慢到急促,飞速行驶的汽车将后退的街边建筑变得模糊,还有车内尽情挑逗,激情四溢,贪婪的享受欲望的男女,无不刻画出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扣人心弦。汽车飞出桥面,背景音乐停止,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重重的冲入水中,一声巨响加上溅起的浪花构成了《本能2》惊心动魄的开场。从心理学的视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一次见面凯瑟琳就与治疗师展开了的较量。麦克受司部委托对嫌疑犯凯瑟琳做评估,凯瑟琳却要求她的律师回避,她要与治疗师单独谈话,她的无所畏惧代表她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看看这些对话:
凯瑟琳 “司法部想知道我会不会危害别人,你是司法部派的心理医生,一定会说我危险,我的心理医生说不会,法官会裁定”
。。。。。。
格拉斯 “据我所知,你是作家,都写些什么?”
凯瑟琳 “谋杀、性、暴力”(背对着心理医生)
格拉斯 “有没有写过你自己”
凯瑟琳 “我不写自传的”
格拉斯 “真的吗?为什么”
凯瑟琳 “或许我喜欢轻松的坐着,听别人自诉吧”“比如,你看起来就像离过婚” (开始对治疗师进行反击)
格拉斯 “你凭什么认定我离过婚?”
凯瑟琳 “戒痕还没消”
格拉斯 “你观察力过人”
凯瑟琳 “对,但我猜错了吗?”
格拉斯 “猜错了会比较好吗?”
凯瑟琳 “我猜对了会比较好吗?”
格拉斯 “告诉我,你害怕什么” ( 治疗师开始防御,双手抱在胸前)
凯瑟琳 “无聊”
格拉斯 “所以你才喜欢冒险”
凯瑟琳 “我确实喜欢冒险”
格拉斯 “比如超速驾驶、同时嗑药和性交,比如没有律师在场就和我聊” (治疗师想要控制局面)
凯瑟琳 “那是你的建议吧” (打太极,轻轻地推给治疗师,读出治疗师的潜意识)
格拉斯 “比如因杀人案受审,太冒险了。你可能要坐牢”(治疗师继续)
凯瑟琳 “无罪就不必”
格拉斯 “经常有无罪的人进监狱”
凯瑟琳 “有钱无罪,请亨利•罗斯辩护就不会”
格拉斯 “既然如此,你无罪就不刺激了” (这句话问的好)
凯瑟琳 “你也喜欢冒险” (转移话题她要扭转局面)
格拉斯 “但我并没有因杀人案受审” (治疗师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容易引起攻击)
凯瑟琳 “时候未到”(点烟,象征攻击)
格拉斯 “抱歉,这里不能吸烟”
凯瑟琳 “你知道我喜欢你哪点吗?,你喜欢掌控全局。和我一样。”
凯瑟琳勾起了男治疗师格拉斯的控制欲,凯瑟琳也一样,她通过什么来控制周围的人——“性”,她是一个双性恋,可以同时跟男性和女性保持性关系。治疗师给凯瑟琳下了一个诊断,说她有“嗜险症候群”,对别人有伤害对自己也有伤害。这个诊断可能会导致凯瑟琳进监狱。格拉斯也要完成“嗜险症候群”的论文,他执着地把凯瑟琳当成病人。凯瑟琳也在研究,为她的小说做研究。从现实层面而言,他们都在对方感兴趣的世界里充当了重要的作用,互为研究、成为探索的工具,从这一点就注定了这个治疗是不合适,也不可能成功的。
其实格拉斯是有机会保护自己的,当凯瑟琳被释放后来找他,要求做治疗。看起来很可怜,需要帮助。治疗师因设置的原因,(作为司法部要求的评估专家不能同时为其评估的病人做咨询治疗的),这时治疗师的拒绝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但最后他突破设置答应了,接受了这个病人,“我们再约谈一次吧”——“嗜险症候群”的诊断也是下给他自己的。
设置,在心理治疗关系里最重要的,既保护来访者也能保护治疗师不被伤害。突破设置就像医生和病人在没有任何防护和杀菌的条件下而暴露在充满病菌的环境中,危险可想而知。有些想做心理咨询的人想当然的希望到茶室或者咖啡馆这样的地方“聊天”,其实也是想突破 设置,实际上这样的地方不足够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咨询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潜藏危险。
回到电影,又是设置,在酒会上凯瑟琳“故意”与治疗师偶遇,麦克因设置(不在治疗以外的场合见病人)要离开,有这样一段对话。
格拉斯:你一定是知道我来,你才来的。
凯瑟琳:我知道有人和心理医生打网球。
格拉斯:跟他们上床,卖药给他们,替他们写剧本,但我不做那样的事情。
凯瑟琳:(步步紧逼)我们找个地方喝一杯怎么样?
格拉斯:我说了不和病人社交。
凯瑟琳:(退了一步),好吧,我们纯聊天怎么样?
格拉斯:明天再谈。
这时治疗师是有边界的,还可以掌控局面。但酒会之后格拉斯找了自己的女同事替代,并和自己的同事做爱,整个人都在幻想着凯瑟琳做爱,甚至模仿凯瑟琳书中描写的做爱姿势。
有人说过:你的欲望就是我催眠你的直接源头!这些东西就是男主角格拉斯被催眠、被控制的的原因所在。
心理医生还有个“噩梦”,七年前有一个病人,格拉斯感觉到了他的危险,他没有报警,而那个病人把女友杀死了,他很内疚,这件事折磨他多年。非常内疚,他告诉了他的前妻。(又是突破设置,没有边界)他的前妻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个记者(她的情人),他担心记者把这件事披露于世,由内疚产生了恐惧。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重复相同的行为,接到前妻电话,在记者死亡现场,格拉斯发现凯瑟琳用过的打火机,他把它丢进了垃圾桶。和七年前一样他明明感觉到那个病人的危险,选择了同样的忽略!
凯瑟琳非常清楚,他致命的黑洞是什么,她都利用了,这些催眠是渐进式,渗透式的。直到她坐在椅子上,叉开双腿对他说“你想和我做爱吗···喜欢什么姿势?```”我们看到的是一次经典的催眠场景!最后凯瑟琳起身准备离开并说道:“时间到了···我要终止治疗”。留下一个无助的治疗师!一般来说,结束治疗,病人会比较焦虑,但这里情况恰恰相反,治疗师非常焦虑,不停打电话给凯瑟琳,疯了一样的要求凯瑟琳给自己留言,跟踪凯瑟琳•••(已然失去了一个心理医生最起码的自知能力。
督导师已经觉察到危险,要求格拉斯终止治疗:“她有可能是杀人凶手,但你把她描述成像等待救助的公主”
格拉斯开始混乱,不知道该相信谁。过度卷入使治疗师不能抽离出来,无法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当格拉斯发现更多的证据证明凯瑟琳有杀人嫌疑时,凯瑟琳利用格拉斯的恐惧。不断地控制他,把他身边的权威变成攻击他的工具,到最后包括他的督导师也知道了他和她上床,准备把她溺死在水里。格拉斯完全崩溃了,她用他最认同的权威打击了他。这时督导师开始卷入···(似乎是因为电影拍摄的需要而留下的伏笔,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下一个续集,就是督导师的“噩梦”,呵呵)
格拉斯“完蛋”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但是,凯瑟琳是真的“存心”想要“诱惑”“整”死他吗?也许不是!答案在她的小说里,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她信任这位医生吗?她曾经说过,她需要她的帮助,但她真的需要吗?这一点她自己也不清楚,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她便是需要,如果相反,她便是不需要。那样的话,不管结局如何,她都能找到保护自己的理由。” 由此可见,每一个来咨询或者治疗的都希望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画面定格在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建筑,温暖的阳光,绿绿草地上时,一切归于平静美好的景色未必可以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凯瑟琳来精神病疗养所看望格拉斯,并把她的新书——《凯瑟琳·吴尔芙心理分析师》送给了格拉斯,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吻,说了最后一句:“宝贝,快点回来,我想你”,然后转身离去,看着凯瑟琳的背影,格拉斯打开书见扉页上面写着:“给格拉斯:没有你我就做不到了,爱你的凯瑟琳”。看着风起时凯瑟琳飘动的大衣、裙摆,看着远去的背影,麦克的嘴角收缩了。
弗洛伊德把全部精神分析学概括为两个基本命题,即潜意识和本能或欲望。如果说潜意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那么本能论就是潜意识论的核心。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类。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种原欲、一种力量,他称为力比多(li-bido),表现为性的冲动,寻求快感的满足。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提出了“死的本能”这一概念,他把以前提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而为一,称为“生的本能”。这样便形成了两极,生的本能代表着创造和爱的力量,而死的本能代表着破坏和恨的力量。
片名其实直接点出了这样一种主题和寓意。
跌宕起伏的情节,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内心深处的交锋、争夺,背景
音乐的良好搭配,对心理学的完好掌控,使得《本能2》成为不可多得精神分析为理论背景的电影,认真观看,思考,似乎确实可以让我们看见本能的真实面目,不过在我看来也许叫“本能较量”更为合适。
可以引以为戒的是: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局限性,知道我们的心灵在什么地方。我们也是普通人,也可能是病人。记住一个咨询室坐着两个人,一个焦虑一点,一个更焦虑,那么更焦虑的那个就是病人。
耐着性子看完《本能2》,立刻开始伤春悲秋。十年之后的这一部续,中译“致命诱惑”;我以为不至于致命,却足够催眠,不如改叫“中年危机”。天哩,凯瑟琳怎么老成这样,斯通怎么老成这样。岁月又一次催人泪下了。 莫提当年,今日一比当年,立刻化作明日黄花;当年的冰锥,刺得眼睛疼,非得去看么?记得当年,我厚脸皮的同桌最鲁智深的名言便是:我宁愿死在沙朗·斯通的床上。如今他还敢不敢说了。嚣张与激越,统统成了过往,全片都漫溢着力不从心,惨淡如斯通的鱼尾纹。凯瑟琳的床果然是坟场,只是如今,缺了灼灼的花火,添了凛凛的棺材,萧条了。传说 此片北美票房完败 ,只收回320多万……我信。 总觉得本能2是个错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错误。就让我们忽略情节的仓促、莫名其妙以及那些男人的可有可无好了(怎么选的演员?除了片头那个只出现了不到五分钟就给凯瑟琳干掉了的醉了酒的运动员,没有一个男人入得了眼。长得一般也就算了,当年的道格拉斯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帅哥,可是人家戏感十足,青筋暴起的时候多么贲张,多么暴烈,多么从容;可这一群,也太混了,个个都是智商偏低的样子,怎么跟我们伟大的“凯瑟琳”周旋?尤其是那个男主角,给他恁多的戏份做嘛?莫说有啥可圈可点了,评他,我连笔都懒得提的;斯通沦落到得跟个这样的三流男星配戏,戏不二流就怪了)……只说说我们的斯通。 毫无疑问,斯通是杰出的,即便年过四十,银幕里,她总还是那个最懂得拨弄自己的女人,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分分秒秒,无不在努力刷新着“性感”二字。可眼角的松垮是掩不住的,即便蒙了厚厚的粉,打了足足的光;沧桑迷人,也误人,决心得下对才不至于晚节不保。凯瑟琳·赫本老了,演的是《金色池塘》,老了,“倚老卖老”便好,聪明得多了。我们可以不服任何人,却不能不服岁月。怎么那么怀念十年之前那两条交叉的腿,圆熟,丰美,卖弄……世界上好像还没有残花。 说实话,斯通不那么游刃有余,语气依然魅惑得厉害,只是肢体滞后了,相当不具有说服力。海报当然可以拍得漂亮,一个角度而已,电影却立体得无以复加。严重的不自信。自剧本开始,到斯通结束。 这片烂,会霉得很早;真正喜欢斯通的人,可以去看第一百零一遍本能1。 另。她如今尚有资格去演辣妈,可以演得很庖丁;不必再拿“本能”折腾自己了。真的。我是很疼斯通的。
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差评居多。可是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兴许是我没有看过一的缘故,有机会拿来比较一下,不过先来乱弹琴。
撇开演技和光鲜的场景,故事情节是颇值得玩味的:
心理学医师Michael是公众眼中的理性的化身,由于偶然的原因和看似水性杨花的Cath相遇,在经过一番挑逗之后,Michael成为了Cath的心理医生。是的,Michael有对自己充分自信的理由,于是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当死亡开始迷漫时,虽然直觉告诉Michael,Cath很可能就是凶手,然而理性告诫他没有证据的直觉是荒谬的,因此他看着朋友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看片时可以明显得感到Michael的不知所措。他恪守行规,不透露谈话内容给警官Roy,他觉得这样做是合理的。他觉得守住自己的防线,按照线索缜密的分析,真相就能不言自明了。可是他却错了,当危险步步紧逼,他觉得必须要行动了。他在温泉池中企图杀死Cath,却在最后一刹那犹豫而功亏一篑,因为他没有充分的理由。关于温泉这场戏还想特别提一下,Micheal松开Cath,走出温泉池,湿淋淋的西装,一副狼狈;Cath一丝不挂,静坐在温泉中,满是得意。
结局,理性的Michael完败在感性的Cath手下。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Cath精心的设计了这个局,每一步巧妙的引入Michael,隐蔽自己。哪怕“故意”把小说的草稿给Michael也是精心设计,始终是先走一步;反观Michael,自认为自己凭着心理学医师的职业,具备超人一等的理性,是解救感性人们的救星,结果却是被Cath玩弄于掌故之间,冲动的和Cath做爱,冲动的企图杀害Cath,到最后也始终没有明白究竟该相信谁,于是冲动的杀害了Roy。
那么谁是理性,谁又是感性呢?妙就妙在这种双重角色重叠在一个人身上,而表象和本质却是截然相反。
是的,你是否也是那么的理性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吗?你是否鄙视那些做事看上去没有章法的人呢?你是否已经落入了别人的圈套而浑然不知呢?
因为隔的时间比较久,记忆比较模糊了,看这片子之前,特意下了92年的那部“本能”,两部片子连起来看了。但事实上,两部片子情节关联性不大,这样做的唯一后果是让我觉得续集太糟糕了。
92年的“本能”,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电影风格,心理悬疑加上露骨的情色,得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经典永远是经典,试图超越经典是件愚蠢的事。于是,在14年后,我看到了一部中规中矩的续集。我认为,如果没看过前作,那本片还算是一部可以一看的商业片,但跟前作一比,情节雷同不说,悬疑成分也大大削弱了。看过第一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最后床下藏的那把破冰锥,点睛之笔。难以想象,在本片中,居然一开始就把女作家行凶的场面展示给观众,这样还有何悬念可言!至于情色,如今有的是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愿意露光腚,大妈级的Sharon Stone已经不能成为卖点了。
好莱坞或许不知道“打铁趁热”这句中国谚语,居然过了14年才想到拍这样一部经典的续集。更失败的是,女主角居然没换。一个48岁的大妈还要玩性感,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92过后,莎大姐基本就销声匿迹了,想不通为什么不趁正当红多拍几部片子,却要在14年后再来炒冷饭。也许是剧本的关系,相比前作,女主人公在续集中有点咄咄逼人,锋芒毕露,控制欲表现的太过于外在,不似第一部中通过一个动作,一个暗示便能玩弄男人于股掌间,这大大削弱了心理悬疑的成分。这也使得莎大姐的表演更趋向于荡妇,虽然她的情色戏比第一部已经大大减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