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了家常就没有了魂《舌尖上的中国》

导演刘鸿彦 / 沙洛 / 骆永红 / 黄鹤 / 张木 / 陈硕仪 / 王申
主演李立宏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jishi.cctv.com/special/shejian3PC/shouye/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8-02-19(中国大陆)
季数: 3
集数: 8
单集片长: 50分钟
又名: 舌尖上的中国 叁 / 舌尖上的中国 3 / 舌尖上的中国III / A Bite of China III / 舌尖3






徒有其形而无其神的拙劣之作。
舌尖上的中国,是说“我58啦,我要好好干”的做黄馍馍的大爷,是落日下伴着虾膏虾酱的郭奶奶,是和母亲学做泡菜的北京上班族姑娘,是被咸鸭蛋难倒的国际名厨,是自创一道新“妈妈菜”的李婆婆。正如我妈妈看到老黄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以前你外公就是这样去卖东西的,勤劳又正直”;我爸爸看到向导的姨妈拿泡菜做饭给他吃,忍不住去家里的坛子里找了一点酸豆角出来吃,这才是舌尖上的中国
而不是炫技般翻动铁锅的鲁菜大师,不是说着爱是最好调料这样的鸡汤的川菜大厨,也不是千里迢迢带豆参去德国的陶器设计师。就算是拍大厨,真正动人的也不是大厨菜,而是大厨身上的人情味。国际大厨也会做不好朋友聚会餐桌上的咸鸭蛋,阿哲跟着爸爸跑红白喜宴好不容易得到掌勺机会,或是双胞胎刀工和火候的合作。
家常,才珍贵,是最朴素的东西塑造了中国人的味觉记忆,完满了家和故乡的形象。舌尖上的中国,“舌尖”意味着家常和身边,中国意味着美食中渗透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与情感,以及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
从第一集的两星调高到三星
新的一集开始有了点人间烟火气,做稀豆粉的爷爷笑着对玩闹地孙子孙女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不也是磨这个磨磨”,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和外公,勤劳又慈祥。红姐儿子建个卖煎饼果子的群,跟大学里大家各种水果群,奶茶群,不正一样吗?河南司机去喝一碗胡辣汤,和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长住,都想找一碗正宗的米粉来嗦也没什么差别。
我这样的俗人,看舌尖最大的乐趣,一是看“熟”,二是看“生”。“熟”就是自己吃过的,尤其是爱吃的,一看到马蹄糕(熟梨糕),我会大喊“最好吃的是小学门口那个奶奶做的!”,看到海蛎煎,我会想到和闺蜜因为太大份两个人分着吃的情景。“生”是没吃过的,看着让我有“这个真好吃,我要去吃”的冲动的美食。
虽然比第一集进步了,可还是跑题严重,与其叫“香”,不如叫“传承的香味”,大部分故事是讲一个小店,一门手艺在一个家族中的传承。看完才知道,制作组的“香”主要是香料,中国人的厨房里香的可不止是香料啊!文案,构图,配乐,编排等等,还是7分左右的水平,希望下一集还能继续提高!
白爷爷说“真香”的时候可真可爱,陕西方言说一遍,普通话再说一遍。
——————————
下调至两星。
第三集莫名地没有感觉了,有种无话可说的无力感,总是隐隐有一种炒旧饭的重复感;菜还是新鲜的,但画面总让我觉得不是特别漂亮(非专业人士,个人感性认知,也许不对);李老师的配音是熟悉的,但我总觉得语速变快了(希望是错觉),没有那种悠然感了;人与美食的故事还是很吸引人的,但总觉得有点像爱国宣传片。
叔叔侄子,师兄师弟,两个小孩太可爱了!《民间应酬汇编》,一家人都笑了!
——————————
不打算升星,甚至非常想减星。
这一集其实非常“中国”,食疗,食养都是中国很独特的东西。爸爸有痛风,所以煲汤要想办法降低嘌呤这一点,一下子就触动了我。我爸爸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我要任性地夸夸这一点,每个家里有“三高父母”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家里餐桌对吃得健康的不懈追求。
中国人吃得养,可拍的东西太多了,举个例子,我家特别喜欢吃黄焖鸭,夏天喜欢苦瓜焖鸭,因为清热解毒;冬天喜欢子姜焖鸭,因为吃了暖胃。说到“养”,很多人都能说出一星半点,但是像这集的一样,过多夸大食养的效果,实在是令人发笑。第一集还是大厨出场,只是丢失了舌尖系列接地气的特点,这一集就是直接丢失美食纪录片的基本要求了。
这一集看着看着渐渐有玄学的感觉,像在看一个中国中医药宣传片,还是出去旅游被“骗去”购物点会播放的那种。大学同学在一起煮饭菜的感觉怎么这么假,这么像摆拍呢?一个美食节目,说“做菜是为了拍照”的自媒体和中药口红,是不是太跑偏了。
食之无味,弃之也快要不可惜了。
——————————
降为一星半
这个分标题真的起得随意至极,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东西什么不是“食”?舌尖系列哪怕被人诟病煽情,鸡汤,强行拔高,可是无法否认的是,这种升华确实让人体味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食”?导演组到底是多自暴自弃才会用这个名字。
苏帮菜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如同白什盘一般苍白,饭桌上有商业互吹的尴尬感(甚至与还原古籍中的食物那个故事观感极其相似)。工程师故事中,大部分美食都如同播放ppt一样的一闪而过,最后给孩子们的松鼠鳜鱼,视觉上非常像旅游团餐。
摔面看起来很美味,可是就如同面煮久了就会失了筋骨变软一样,一个人的故事讲了太久就会没了味道变无趣。纳西菜完全没有体现特点,沦为无色无香无味的庸常,江边辣在我们街头叫做炒牛杂,10元一碗。那位母亲每天变花样做菜上传,真的没有比充斥网络的美食博主高明多少,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位母亲不幸患病就拥有了登上舌尖的理由?
家常不是在家做饭,而是人情味,能把人际情感讲得这么令人看不下去,让人扼腕叹息这个大IP的陨落。坐着采访的镜头的加入真的是一大败笔,彻底沦为无营养的故事片。
——————————
第六集有所提高,升为两星半。
食物的镜头终于增加了,拍食物的方法角度终于多了些(虽然还是以黑布景为主,但是拍荷花酥在油锅里开花的思路,有点前两季的影子了),也终于让人升腾起了食欲,不再如前几集一样,一味的鸡汤煽情,变成中国故事纪录片。
标题为酥,讲得却大部分是面点,还有一些糕,实在是文不对题,直接叫点心比较好。陈勋爷爷一身皮衣,特别帅,爆口的叉烧包真的太诱人了。说到点心,广式早茶真的是点心的集大成者,南北融合,东西合璧,色香味形俱全。就是这一集讲广式点心的比例实在有点低。
但是这一集的配乐的缺点比较明显,尤其是做瓜子酥和蘑菇包的时候,喧宾夺主,没有前两季神融合的感觉。
“把世间万物浓缩成点心,用小小点心承载心意。”这句话可真好。
——————————
降为一星。
又开始用个例的故事消耗时间了!又开始不拍食物了!西双版纳六姐妹,我都没太看清楚食物的模样就切了,这样对得起舌尖二字吗?文题中所说的“家常”,并不是疯狂利用家庭亲情卖惨打广告,也不是在家炒一些看起来就不好吃的东西!摄制组哪怕多看了几遍前两季,多揣摩一下,都不至于拍出这种片子!
那个农场,是明晃晃的反农业科技啊!讲了大半集的农场清炒青菜,一点都不诱人一点都不美味。如果萝卜真的好,不需要放那么多老抽去炒,酱油会盖过萝卜原本的清甜。还有“书是精神食粮,大米是物质食粮”这里,简直摆拍到令人尴尬!二十四节气,说不完就精选一些来说,把一些节气打出来,就提一嘴,什么美食都没展现有什么意义呢?
有两句话恕我不太理解,一是“酸汤虽然酸,但是富含碱性物质”,二是“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期”,浓浓的民科味,看了只剩尴尬和无奈。
这集的题目“生”,不代表“生生不息”,而是令人“生气不止”。
——————————
一烂到底。
正是因为这集有一些文案水平有所回升,结了个好尾,才更加体现出这一季大量植入广告,摆拍演戏,文不对题,贩卖鸡汤的差劲。大篇幅的酸菜广告,类似“油辣椒专治水土不服”这样糟糕的文案,有演戏嫌疑的子女不回家吃饭情节,改编历史地理事实(我说的就是甘蔗),连个结尾都没有的老兄弟创新辣的故事,直到最后才切题讲到真正的“合”菜……失望到底,不觉讶异。
吃了吗,确实是中国人见面最重要的问候语之一。与历史上长期的饥荒、迁徙、分离的有关,这点确实很戳人,中国人几乎人人能吃饱,确实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相比悠久的历史,实在短暂。“舌尖,连着血脉,再遥远的距离都可以用一念相连。” “无论走得多远,食物总是和家乡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人的饮食,是为了活下去,也是为了活得更好,这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意义。
可惜完全没有拍出来。


作为美食爱好者,觉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真的太太太不严谨了!!!各种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昨晚的第二集把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不说(钵钵鸡、麻辣烫、串串、冷锅串串真的都有明显区别,各地区别不一样而已,请乐山的同学不要再争啦),还把起源于宜宾双河葡萄井的凉糕(这是有文史记载的也不要再争啦)说成起源于乐山;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的回民坊一杆子戳到唐朝就有了(先不说唐代有无回民,就这个地点而言,这里是唐代政治运作中枢唐代“国.务院”尚书省和中央警卫局十六卫之左武卫、左骁卫等机构所在地,想想可能不可能 ),这是篡改历史啊亲!!!明明起源于渭南的水盆羊肉也成了白帽子的。做纪录片是靠百度的嘛!!!这样的严谨度还敢做美食人文的纪录片,央视也快凉了吧!!!
新增:乐山那家串串店当家老板是强奸犯(环球日报已报道),节目组把他美化成了为爱放弃从医的上门女婿。
(楼里带脏字的、不看完整就片面回复的、同一个论点回复太多不相关内容的直接删。)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