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韦斯·鲍尔
编剧: 诺亚·奥本海姆 / 格兰特·迈尔斯 / T·S·诺林 / 詹姆斯·达什纳
主演: 迪伦·奥布莱恩 / 阿梅尔·艾米恩 / 李起弘 / 布雷克·库珀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themazerunner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0-28(中国大陆) / 2014-09-19(美国)
片长: 113分钟
又名: 迷宫行者
IMDb链接: tt1790864
编剧: 诺亚·奥本海姆 / 格兰特·迈尔斯 / T·S·诺林 / 詹姆斯·达什纳
主演: 迪伦·奥布莱恩 / 阿梅尔·艾米恩 / 李起弘 / 布雷克·库珀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themazerunner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0-28(中国大陆) / 2014-09-19(美国)
片长: 113分钟
又名: 迷宫行者
IMDb链接: tt1790864
近来饱受老美青春科幻片的无耻狗血摧残,因而对《饥饿游戏》新近跟风者皆兴趣索然。谁曾想,两个月前看到The Maze Runner神秘大气的预告片后,一潭死水居然也开始心潮澎湃起来……该片不仅名字吊人胃口(内地“移动迷宫”的翻译气场瞬间消失),概念也从众多反乌托邦青少题材中脱颖而出。实地考察后发现本片的确和众多哄小孩儿似的青春片风格大相径庭,狂走黑暗现实格调,且拥有更加刺激紧张的节奏与成熟震撼的视效。倘若摘掉烂街的青少片标签并套上一线明星阵容(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换血:Joseph Gorden-Levitt, Chris Pine, Jennifer Lawrence, Harry Shum Jr.),那么该片经过再次复杂加工后有潜力站在《明日边缘》、《星际传奇》、《生化危机》这类好莱坞一流科幻惊悚之列。此次成品还是忠实于James Dashner的同名原著,正太版演绎亦主打未成年人市场算盘。
故事讲述少年Thomas被莫名其妙放到一个高墙环绕的荒野空地中,发现这里几十余少年都同样失忆被困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每逢白天高墙开启之际,少年中的“奔跑者”便进入墙外蜘蛛精四伏的移动迷宫寻找出路,可惜三年未果却痛失不少人手。好奇心爆强的Thomas也决心加入“奔跑者”,挖出迷宫的秘密以拯救大家。就在希望曙光初现之时,荒野栖息地遭受杀人蜘蛛的灭顶之袭。最终,多名少年(加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少女)鼓起勇气随Thomas扎入险象环生的迷宫,打败怪兽并成功逃生。孩子们哪里知道,作为一项药物研究的实验品,他们的悲剧之旅才刚刚启程。
整部制作质量当算一流。特别是在现代感与原始气息交相辉映的冷酷风格配衬下,视效设计更显大气恢弘。图形设计师出身的导演Wes Ball使出看家本事,挥笔打造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想象力的深宫曲径,让观众在男主惊心动魄的探险中得以偷窥迷宫梦幻磅礴的部分构建。此外本片动作设计精彩流畅。男主与创作上并无新意的机械蜘蛛的几回合追逐跑酷戏十分抢眼,年轻替身们所做贡献不容小觑。漂亮的动作戏为导演本就游刃在手的快捷节奏锦上添花,使笔者此次有幸免见周公。不过,整体而言影片动作笔墨不多,迷宫追打戏还不及正太们林中的打情骂俏戏份足,喜欢爆头喷血的重口味科幻粉可能看不过瘾。
另外值得肯定的是本片一众表演诚恳的年轻演员,组成青春男团一副汹汹袭来的后浪形象。笑起来翻版Jim Carrey的男主Dylan O’Brien面容青涩但足够撑戏。青葱无畏的卖力相也越看越顺眼,MTV冉冉新星想来前途无量。不过掐指一算这厮居然都23了,而其他男配们更是一个赛一个能拌嫩。Thomas Brodie-Sangster一副小鸡仔模样比男主还要年长一岁,与小眯眯眼亚洲男Ki Hong Lee同为90生人;黑人老大Aml Ameen更是不负众望,带领其他男团“前辈”集体踊跃奔三。想当初《记忆传授人》里,Brenton Thwaites 89年生人娴熟演绎花季少年就已震荡了我的信仰。这年头好莱坞男星都集体逆生长么……
虽然表演可圈可点,本片一众热血少年人物设计倒无甚新意,部分角色甚至刻画粗糙。女主貌似Emma Stone和Kristen Stewart合体,可惜出卖她的不仅是两颗兔牙,还有弱爆的存在感与被故意夸大的作用。纵然被导演给足戏份,还是被各种正太光芒掩盖,未读原著的笔者只能臆想其续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反派小霸王Gally由Will Poulter饰演,诠释虽然到位,后半段造冲突搞内讧玩抽风等性格转变却略显牵强。小胖娃Chuck的角色意义明显是增加搞笑情节,没想全团最严肃就是他,怀揣一颗高龄的心,煽情戏份十分做作。而黑老大Alby的存在貌似为了增加种族多样性,两次逞能两次完蛋,随时可以被小霸王挤下台的节奏。不过电影为包含进各色人种所作努力也值得嘉奖。
人物大体落入俗套,整体剧情也中规中矩。情节构造最大亮点是,开篇制造的悬疑一直将观众胃口吊到片尾。然而这也是全片唯一问号,余下故事一目了然,甚至在叙述中存在诸多漏洞与不足。首先,电影具体社会构建不够全面,突如其来的结局也令人对故事背景只窥一斑而不见全豹。当然,这也为续集制造了一定玄机,做了铺垫。不过续集似乎会朝着反乌托邦的平庸道路前进,且据说第二部书的概念更扯……另一不禁琢磨之处,是影片结局对贯穿全片的疑问的解释。以变态方式把无知男娃囚禁荒野迷宫的原因其实不难设计,比如外星人把人类当小白鼠做实验啦,迷宫以及蜘蛛精的技术测试才是终极目标啦等等。只是单纯为了刺激受害者大脑而盖个现代奇迹,社会压力真是小啊,人多钱多地多时多有得烧。当然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原著小说。就电影本身而言,好在看的就是荒野求生、迷宫探险的极端展现。管他真相有多狗血,过程好看就足够满足低年龄层的观众需求。
此外,电影虽然剧情简单,但凭借够诚恳够严肃的定位与概念,并不会给大多数成年观众脑残之感。没有矫情的暧昧,也没迎合潮流故意走基情路线,导演就只给我们看男娃跑迷宫。一开始还YY这帮正长身体的懵懂少年腻歪三年难有直男;直到看到全体成员面对唯一女性而无一心有不轨,同类片中的狗血三角情连苗头都没有,就更备感欣慰地意识到,这片不是一般的纯。
个人认为The Maze Runner总体而言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质量上乘之作。电影并非高举反乌托邦旗号并虚构一个压抑人性的末日社会,而是更注重刻画在全封闭世界中少年们的内心挣扎与逃生之旅。因此,在生存冒险片的惊悚神秘感与一度红极一时的逃生游戏风格包装下,该片也与《饥饿游戏》、《分歧者》、《记忆传授人》等近年纷纷问世撞片的青少电影区分开来。而导演也未以小儿科心态对待该片,凭借年轻阵容及简单故事一丝不苟打造出如此严肃成熟之作,更是功不可没。当然,或许因为太过忠实于原著,电影也难免照搬了书中诸多逻辑漏洞与情节诟病。据说续集已经开拍,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所突破,还是值得期待的。
01
几天前刷豆瓣,一个友邻以数个惊叹号表达了刚刚观影的感受,ta说:“《移动迷宫》太!恐!怖!了!”
作为一个终日寻觅恐怖片渴望被吓破胆的我看到这条消息一下子来了精神,再看一下演员表还有女神Kaya,便坚定了一定要去大荧幕看的决心。
电影开头,一个男青年被困在笼子里,笼子飞快的上升,青年惊恐至极。笼子的最上面是一片炽烈如火的红色,我心惊,难不成一开始就要烫死一个?
结果笼子升到顶的时候停了下来,牢笼打开,一群男性青少年俯瞰镜头,一副老炮的样子,,看着被困男青年惊慌失措的脸大肆嘲笑。
镜头展示了男青年现在所处的位置,这里像一个巨大的操场,一侧搭着一堆草棚子,是大家的休息区,另一侧是一大片森林。再一侧,是一片巨大的灰色的坚实的墙壁,两面墙壁之间有道入口,通向一片黑色的、神秘而恐怖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移动迷宫,所有人都被困在这里。
迷宫是自行移动的,面对着操场的两面墙壁每天在夜幕降临前会合上,迷宫里面有未知的猛兽,据说被困在里面的人都不能活过一夜。
当然,这些故事都是老炮儿们讲给男主听的。他们已经被困数年,却对此刻的生活安之若素。所有人都是男性,大家就这么相安无事、毫无性欲的快乐生活着,种菜耕地、搭屋建房。
历经人生因欲望而带来苦难的我,对此类无欲无求的年轻男性深表怀疑。
02
男主有着相当正常的好奇心,被困在这里,想出去在正常不过。但是这里的小团体有个令人沮丧的规矩:非跑者(团体里身体素质好的人才能胜任的角色)禁止进入迷宫。
听到这条命令没多久,荒谬的一幕来了:
一日,跑者在迷宫即将关闭的时候还迟迟未出现,大家都等在迷宫门口哀声叹气。就在这时,跑者吃力地背着受伤的黑人大哥出现在迷宫门口。此时迷宫大门已经在合并的过程中,跑者回到操场不过二十米的距离。眼看跑者因负重而行动迟缓,这种速度根本就无法在迷宫关闭前出来,所有人都谨守条令,定定地站在入口激昂呐喊:“加油啊加油!”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一幕,任何一个人跑进去帮忙抬一下受伤的黑人大哥,这俩人都能毫发无损得出来。男主角明显也无法理解,于是他冲了进去,但已经太迟了,他被困在了里面,此时迷宫内部的戏开始了。
我以为,恐怖的故事要就此上演了,但是……当万众瞩目的迷宫怪物出现了一条机械腿之后,我已经不对影片报任何希望了。
对,神秘的迷宫怪物是一只有着机械腿和肉身的大蜘蛛,跑得快,体形庞大,看似是有永恒生命的终极大BOSS,但最后被男主角利用迷宫墙壁的移动而夹死了。两个人相安无事的度过一夜,安全返回操场。
就是这么匆忙!
迷宫怪物的机械腿和内脏
03
因为感染上一种这里流行病,黑人大哥丧失心智,生命垂危。在这时,女神Kaya终于出现了。
这是这个小操场头一次被笼子送上来姑娘,大家就像从没见过女性一样惊奇。除了惊奇外,倒也没有更多反应。在一个姑娘数十个小伙子的环境中,大家竟然又相安无事的相处在一起。
Kaya带来的药水救了黑人大哥的命,黑人大哥在意志混乱中表示男主才是导致他们被莫名困在这里的原因。男主也在同一时间幡然醒悟自己是和把他们送到这里来的人是一伙的。因为从一开始,就有个幻象萦绕在男主的脑子内,似乎是个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室,Kaya模糊的影子一直出现,飘渺的声音讲着观众听不懂的话。大家知道男主是反派后,没人责怪。因为大家根本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当然男主自己也没讲明白,观众就更别提。
死了一个迷宫怪物后,大批的迷宫怪物蜘蛛涌了出来,大开杀戒,数量之多,防范之徒劳让人想不明白天亮后男主和一些频露脸的人怎么安全的度过这一夜的?尤其是,怪物们是怎么离开的?导演是解释不清楚所以干脆放弃解释了吗?
我们只能一头雾水的跟着男主角走下去。
04
此次被蹂躏后,操场青年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决定留下来继续过男耕男织的生活,另一部分,以男主角为首决定冒险进入迷宫拼死一搏。
影片最后,男主和Kaya带着一帮人举着木棍和刀剑,杀入迷宫,成功的度过重重关卡,迷宫的最外面,是一个躺着很多已死的(有待商榷)的科学家的尸体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们看了一个女人留下的视频,大致意思是,地球被烧焦,他们是一批被实验者,因为他们与众不同,因此想被研究是什么使他们与众不同。移动迷宫是一个测试,blablablabla~说了一通不明就里的话之后,女人开枪自杀。
最后小分队被武装分子带上直升机,被告知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直升机上俯视迷宫,原来这是个实验基地。
另一个镜头,刚刚开枪自杀的女人在会议室里用纸巾擦拉擦太阳穴上的假血,面带贱笑的说:第二阶段开始了。
所以,一切的一切,意味着这个电影还有第二部。我实在很想看导演怎么把这个故事解释明白,但很难再鼓起勇气去影院看第二部。
很多情节都解释不通,比如小分队费了老大的劲才走出迷宫,那个另一分队的头目是如何轻而易举的尾随其后进入实验室的?
Kaya的出现仅仅是因为电影里没有女人不对劲吗?但她的出现,起码到电影结束都没有任何意义。
不成文的规矩,没有性欲的青年朋友们,打怪物的勇气与爱,都是给青少年看的对吗?
不少原著党说,你没看过书,所以不能明白导演的意图。但我不妨用章子怡老师的话反驳你:“电影没有解释。”电影里没有讲明白,那就是电影的问题,难不成买了电影票之后,影院还要附赠一本书,告诉你“看完书再来”吗?
也许小孩子们不会计较这些组织混乱的逻辑,他们看到少年英雄打怪兽就很开心满足了吧。如果这是给小孩子看的,我也就忍了。
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的,比如说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近一个月上映影片中的确无甚可看而本片的名字和海报还有点意思,于是冲着科幻悬疑惊悚的分类和imdb 8+的评分跑到电影院。
影片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不出所料仍旧是标准爆米花类型片,在视觉效果,节奏及情节设置上都可圈可点,科幻这一要素其实并没有存在感,惊悚做得不错——当然是美式传统的一惊一乍风格(这点其实是为情侣观众服务的),而作为重点的悬疑虽然在影片中被不遗余力的渲染,但对个人而言,还是被观影中强烈的既视感稀释了。当看到影片不出意料的所谓“披露真相”的结尾,更是唤醒了并不久远的记忆——这完全就是又一部的电影版幸存者游戏嘛。很高兴又见到你们:饥饿游戏,分歧者,心方慌……
虽然俗套的设定也很多,略感欣慰的是没有同类型片中生硬的恋爱狗血三角情节,也没因为主要人物都是男生而迎合潮流故意走基情路线。作为片长近两小时的一部电影,采用了以男主为主视点的线性结构,虽然设置简单,但无疑带入感会更强。考虑到从影片中后段就透露出的“肯定会有续集哦”的强烈暗示,作为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在出场人物及故事背景的铺陈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相比饥饿游戏第一部的冗长沉闷的前奏要自然地多。简单说来,整个故事就是一句话:被失忆的一群男生和一个女生被放入了一个巨大迷宫,在男主的带领下大家协力脱离了迷宫。再加一句的话:这个迷宫是故意测试他们用的第一关,他们以后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片名是The Maze Runner,音译过来是“这妹子软呐”,可惜只出现了一个妹子Teresa,而且不但说不上软,在戏份上除了依靠男主推进下剧情连基本的存在感都刷不到,反倒是男孩中的各位个性突出光彩熠熠。男主Thomas最突出的特点是勇敢无畏,当然自身的主角光环必不可少,另一个让其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其实是他本身曾经作为整个测试的管理人员,虽然被洗了记忆,但毕竟还有残存部分,根据心理学理论,这些经历至少会令其心理方面比其他作为小白鼠的男孩们准备更充分,这些可以统统归结为外挂。整个男孩团体Gladers(这个词应是源自迷宫中林间空地Glade)的头羊Alby是个典型的领袖,成熟稳重有大局观且乐于牺牲,遗憾的是为了突显男主的作用不但因中毒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躺尸状态,更是在刚刚恢复后就被夜袭的迷宫怪兽Griever拖走吃了便当。Alby的副手Newt则是萌点十足的角色,性格阳光,比其他人也更有亲合力,重要的是明事理——站在主角一边。Runner小队的队长Minho,乍听名字还以为是中国人(之后想到了春晚时很火的李敏镐......),整体气质属于寡言少语的实干派,虽说曾面对怪兽Griever弃了男主跑路似乎有点不光彩(没有主角光环的话是谁都得跑),但本质上却勇敢坚定,不然也不会为了救Alby而选择被困于迷宫。小胖子Chuck是团队吉祥物,主要作用是卖萌,可惜偏偏要把护身符让主角交给其父母——这明显是树死亡旗帜啊喂。当然还有Gally,为了戏剧冲突而不得不出现的反派偏执狂角色,Bully(类似胖虎)的气质十足却是个害怕破坏规则的保守派,总是难得地一直坚持损人不利己,这种性格特点也只好说是剧情需要了。其他一些龙套表现也还好,包括倒戈的Jeff,中毒的Ben(一直不明白既然中毒后就能恢复记忆,为啥Alby不选择告诉大家主角的身份,Ben可能是被病痛折磨到连“你们听我解释”都没法说,但Alby……嘛,剧情需要~)。稍遗憾的是,虽然人物塑造都很生动,但除与男主外,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交叉,略显单薄。
The Mazer Runner即迷宫行者/跑者,顾名思义的话本应展现身处迷宫中各色跑者们的绝境求生,因此原以为对于探索神秘迷宫的过程能有更多笔墨。但比起这种更具有游戏漫画风格的展开方式,影片则选择了另辟蹊径:勇猛无畏且幸运和闪避技能加满的男主在迷宫的第一晚,在从未踏足迷宫的情况下面对高等级的野生怪兽便能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有惊无险地将Griever斩于马下,前无古人地全身而退之后还成功升级专职为Runner。在惊心动魄间我们也得以一窥迷宫的原貌,其实就是各种可以移动的石块而已,除去怪兽的话基本无甚玄机。而之后Minho更是直接把男主带到作战中心: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地图绘制完毕,迷雾全开;坏消息是没有出口。当然山穷水尽处总是聪明过人的男主柳暗花明时,从Griever残骸上找到的不明物体偏偏还有个数码显示的7在上面,然后二人按图索骥地成功找到了唯一可能的出路即怪兽的巢穴。至此为止,迷宫本身的秘密已荡然无存,最后除了血战Grievers,输入的密码更是有些凭空飞来。男主的探索简化成Easy模式下的RPG:进入迷宫——杀怪升级——得到谜之物品——升职Runner——地图全开——检查谜之物品发现数字——找到怪兽巢穴。这种线性解法在推理测试中基本等于送分题(反正是压力测试不是智力测试= =),看似简单,但关键却在于要杀怪,这一点确实其他缺少主角光环的人从来没敢尝试甚至想象的。
贯穿全片,这个庞大而幽邃的迷宫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被困的人们心理的震慑,这种震慑对于失去记忆而来到了一个完全未知世界的年轻人们而言尤为强烈。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未能在闸门关闭前回来而被困迷宫中的同伴一夜之后便踪迹全无,而猎杀他们的游曳在深夜迷宫中的怪兽Grievers就成为了迷宫最恐怖的一面,化作其他人的噩梦和压力来源。一次次将了同伴的名字从石墙上划去之后,这些被困的Gladers从死亡的印记中得到了应对之策——一套能令大家存活下来的秩序,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能私自进入迷宫。安全第一,哪怕这意味着永远无法逃脱,直到开了外挂的主角出现……这些内容其实映射着很多悬疑惊悚类作品的共通特点——苟且偷生还是直面恐惧寻求出路。迷宫这一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年前一部出名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且折射出的心理也十分类似,即如何面对改变。那本书里的小矮人之一处事悲观,害怕现有生活的变革;另一个则认为变化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于是积极适应。道理非常简单,但无论是在寓言中还是在电影中,总还是有很多人会被框架教条束缚。
对于单独个体而言,需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虽然不宜,但只要选择尝试可能只需电光火石一念之变便能峰回路转;可在群体中,还有更强大的来自世俗的力量,规则秩序道德法律,这些是植根在他人意识深处的东西,面对这些束缚要做出改变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在Minho搀扶着Alby向迷宫入口举步维艰时,在闸门即将关闭的时刻,所有人却只能在门外竭力地加油鼓劲却无人上前伸出援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迷宫的恐惧,但对于破坏规则而受惩罚的恐惧也一定暗暗地拉住了他们的身躯。男主Thomas是个例外,是个规则破坏者,而且像很多规则破坏者一样拯救了大家。很多时候我们讥讽Gally之流(不包括Gally后来的中毒犯病)的改革反对派,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主角不会死,电影肯定会有好结局。但现实中,Gally们才是大多数人,他们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他们看到的是同伴的死亡,如果留下可能还会多活些日子。以本片而言,主角们的光环的确了不起,遭受了一次侵入后的系统居然不会保持关闭,用来逃出的密码顺理成章的就是八个区域的开启顺序而早就被Minho摸清——后面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测试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保证幸存者的存活就不足为奇。如果仅仅就概率而言,当然留在原地的人可能并迷宫中搏命的人存活更久。像斯蒂芬金改编电影《迷雾》(The Mist)中,主角选择勇敢地逃出求生却迎来了悲剧的结局,因为胆怯而选择坚守的人却得救了。害怕,从众,保守,其实只是演化赐予我们的保护措施。
但,还是有人要放弃安逸质疑规则,还是有人会将1%的成功几率至于99%之前。在对边界条件所知有限时,虽然有智慧来判断行动的可行性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而有勇气去行动才是前提。像电影中倡导的"at least we die trying"一样,即便有人选择乐天知命,有人像Gally一样因胆怯而拒绝离开,还是会有人同Thomas等人一样不满足于当下而选择变革,无论成败,他们都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开路者,都是将生命的意志燃烧的先驱,这也是无数文艺作品试图传递的信息和基本精神。
最近几年,此类作品似乎很有市场,从小说到电影,《分歧者》、《饥饿游戏》等很多都是类似的主题:青少年,末世危机,反乌托邦……TV上一直都存在Survivors这类挑战人类在极限条件下应变的节目。除了现代人现代化安逸物质生活下的原始渴望之外,原因之一自然是类型受众的年龄比例一直在向年轻化靠近,从2010到2012,美国24岁以下观影人群比例从27%升至30%,年轻人为主角的片子自然市场会更大些。而末世危机这种主题也一直是Sci-Fi界的主流之一,没办法,世界是越来越好哪里去找戏剧冲突呢;此外,受金融危机、社会现状的影响,新生代的年轻人似乎对未来的悲观情绪也越来越重(根据一起在美国的调查),此类题材可能也更加贴合受众的心理。这类作品一多,感觉上创造过程可能都很相似:先构思好一个场景,比如生存游戏,或迷宫,或派系,然后统统扔到末世之后的未来去,至于让这些可怜的青少年受折磨的原因以及为啥采用这种形式的理由随便想一个就是。比如为啥要制造压力需要盖迷宫(根据影片结尾来看这个动机可能掺了假)?采用科技手段如模拟刺激不是更经济实惠?钱太多,地太多,未来科技太玄幻,工程建设有回扣……这和诸多推理小说中常见的简单目标背后的惊天设计(比如盖个楼只为杀个人)一样如出一辙,将传统而略显老套的礼物用炫丽夺目的复杂度和噱头包裹。不过只要有趣,这些便都是不需在意的细节而已,就如同异彩纷呈的生物形式不过出于基因单纯的复制目的,更令人关注的总会是表现手法和发展过程,遑论很多人只是来找刺激或看脸的啦。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