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韦斯·鲍尔
编剧: T·S·诺林 / 詹姆斯·达什纳
主演: 迪伦·奥布莱恩 / 卡雅·斯考达里奥 / 李起弘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罗莎·萨拉查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1-26(美国/中国大陆)
片长: 142分钟
又名: 移动迷宫3 / 死亡解药 / The Death Cure
IMDb链接: tt4500922
编剧: T·S·诺林 / 詹姆斯·达什纳
主演: 迪伦·奥布莱恩 / 卡雅·斯考达里奥 / 李起弘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罗莎·萨拉查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1-26(美国/中国大陆)
片长: 142分钟
又名: 移动迷宫3 / 死亡解药 / The Death Cure
IMDb链接: tt4500922
经历了迷宫和丧尸的考验,《移动迷宫》系列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收官一跑”。
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把四年间的所有谜团一次性解开,而以托马斯为首的林间地“跑男团”成员们,也将一边拯救上一部最后被WCKD带走的米诺,一边直面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继《移动迷宫2:烧痕审判》被吐槽“根本没有迷宫简直是标题党”之后,这一部再接再厉,连作为系列招牌的“跑酷”也不剩多少,真正做到了既不“maze”也不“runner”。
锅当然不全是电影的,毕竟原著摆在那里,改编也不能无中生有。
但《移动迷宫3》也彻底暴露了原著“美国爽文”的本质。
========轻微剧透预警========
在反乌托邦的YA novels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移动迷宫》和之前同类型的大热作品《饥饿游戏》《分歧者》一样,都是网红小说改编。
《移动迷宫》系列电影根据詹姆士·达许纳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一经出版,就在纽约畅销书榜持续热销了100周之久,换句话说,小说热卖了2年。
这类小说在外国网络文学站点上有个特殊的标签——YA(young adult)。
YA小说的主角都是青少年,主题往往带有反强权色彩,以反乌托邦题材最受欢迎。
YA小说改编电影的巅峰之作是2013年的《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当年力压《钢铁侠3》拿下北美票房年冠。
但《饥饿游戏2》在大陆的票房成绩却不理想:仅有1.76亿人民币。
《移动迷宫》系列的票房表现也是不俗。第一部以不到4000万的成本,拿下全球接近3亿5千万的票房,作为系列第一枪可称亮眼,续集因此提上日程。在《饥饿游戏》大获成功之后,《移动迷宫2》的投资翻了接近一倍,虽然最终票房不及预期,但是也有接近三亿的成绩,至少不亏。由此可见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还是非常吃这一套的。
但这种类型的小说看多了之后会发现,即使设定上偶尔有些巧思,但通常禁不起仔细推敲。尤其是以纯粹的反乌托邦题材来看,实在缺乏思考。
举个例子。
在《移动迷宫3》中,全作核心悬念终于被揭开:WCKD为了研制对抗耀斑病毒的解药,想要牺牲托马斯等一批拥有免疫的青少年。
作为未来科幻,反派搞科研的手段也是非常简单粗暴。
但作为正义主角的托马斯,为了营救好基友米诺,不仅搭上了(复数个)小伙伴的性命,还让一大堆无辜群众跟着担风险——究竟谁才是反派?
显然《移动迷宫3》无意在“救朋友还是救世界”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反正男主做的一定是对的,站在男主对立面的就一定是反派。
这种简单的正反派脸谱化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就连国产网文好像都不屑玩了,堂堂好莱坞还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思维还是简单且线性的,不像中国人有那么多弯弯绕。
这也难怪。由于这类作品本质上是青少年读物(就像《暮光之城》),吸引的都是低龄粉丝,外人也知道都是糊弄孩子的,所以即使存在各种不合理、各种青春无敌,也没什么人深究。毕竟是给青少年看的小说,孩子们的世界观还不完整,你能指望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多深刻?
《暮光之城》正是最标准的网络爽文:剧情单调狗血,就是一群中二爱得死去活来,但也因此通俗好读——就像馒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好这口的你就来找我。
难关易过,儿童版《大逃杀》的水平
前面说到,《移动迷宫3》以反乌托邦题材来看,难免显得缺乏思考,主题也流于浅显。
而换个角度,以生存题材来看待之,却又因为男主光环加身,而让苦心渲染的大场面显得小里小气。
美国的生存片,基本还停留在中二的水平,男主往往靠信念和人格魅力克服难关。
想当初《移动迷宫1》之所以口碑叫响,主要是巨大机关的设置尚算新颖,不断变换的铜墙铁壁和高速移动的机械怪虫,让“迷宫逃生”紧张刺激,节奏飞快,看起来就像放大版的《CUBE》。再加上悬念层层渲染,主角团成员个个性格鲜明,使第一部成为同类电影(《分歧者》《饥饿游戏》)里最好的开篇之作。
第一部的IMDb评分一度到8你敢信?
满以为出了新手村,后面要挑战更高级的怪了,结果第二部直接垮掉。自从主角团“翻墙”成功来到外面的世界,难度就一降再降,对手从杀人迷宫降格成了丧尸。
好在第二部还有末世废土景观,主角团在荒山野岭和废弃城市间各种跑酷,总还算个看点。
结果到了这一部,索性连跑酷都没有了,主角出入都开车。
甚至还有大灰机,天了噜。
而且托马斯走到哪儿都呼朋引伴,这人格魅力也是呼呼地往外冒。老朋友有人手,新朋友路子野,连号称安保一流的反派核心实验大楼都能来去自如。
最闹心的是,作为一部科幻冒险影片,主角面临的最大危机居然是和人近战肉搏然后中了一枪!
整部影片看下来,所有前作积累的惊悚元素和让人呼吸不畅的紧张感都缺失了,唯一算得上刺激感官的仅仅是隧道里被丧尸群追——可在经历了第二部“高楼追击”后,这种程度的小儿科当然无法满足观众的胃口。
这一题材的榜样和标杆就是深作欣二执导的日本电影《大逃杀》。快20年前的作品,用事实证明了特效乏力一样能营造出紧张到爆的气氛。影片最后男主生还,虽然不能说没有开挂的成分,但于情于理总还是令人服气的。
除了生存难度够高,《大逃杀》中也不乏对人性的叩问,这也使其免于沦为一般的血浆片,叫人在看过之后还会思考。
《大逃杀:挽歌3 中川典子跟北野的梦境》最后一幕曾感动了无数人。
反观《移动迷宫3》。头顶光环,开金手指,被击中要害也不会死,连免疫能力都高人一等,所有的危机都一力单扛……托马斯不就是教科书式的爽文男主?
套路也分好套路和恶俗套路
YA小说的主题原本包罗万象,囊括科幻、悬疑、浪漫等诸多元素,但“反乌托邦”题材一直是热门中的热门。
同类作品数量爆炸,如何写得精彩,难度不亚于给推理小说找个前人从未用过的精妙梗。
遗憾的是,像《移动迷宫》《饥饿游戏》这类火爆美国粉丝圈的网红小说,几乎都可以用同一句话概括其剧情:主角不断发现自己被忽悠,然后想方设法逃出,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被更大的圈套忽悠。
这种套路就是典型的网络爽文套路,改编成电影就是典型的中二偶像电影。
但套路也可以有好的套路。
比如《移动迷宫1》中,托马斯突入迷宫解救艾尔比。那是男主人格最闪光的一次。并非依靠天赋优越,也来不及思考大是大非,听从身体的本能而动,却让他比《移动迷宫3》中闯入WCKD大本营拯救米诺来得更像英雄。
但这一系列却在后来越来越少见这种高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脑桥段。
在去年的《王牌特工:黄金圈》因为强行煽情煽死了梅林,惨遭观众一波血喷之后,《移动迷宫3》重蹈覆辙,也在系列尾声怒煽一记,成功煽死了高人气角色,甚至最后还祭出了恶俗老梗:“遗书杀”。可以想见,这种廉价的催泪手段必然又要经历粉丝山呼海啸的讨伐。
除此之外,反派弱鸡的弊端也显露无疑。
作为高智商精英反派团体,WCKD动辄被托马斯和他的草台班子劫飞机劫火车,最后连大本营都被人家全锅端了。
那么大个反派组织,押送实验体的时候每节车厢多放几个人手会死吗?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最后无法顺利收尾,为了减轻主角团的负担,反派核心团队中的主力研发人员要么是忠装反,要么紧要关头迅速洗白回归正义阵营。
唯一努力负隅顽抗、坚持不向主角投诚的只有小指头(划掉)詹森——奈何智商全程不在线,比在《权游》第7季里的表现还让人无语。
小指头在影片中有种李涯(《潜伏》)式的无力感。
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小说作者在描写主角时笔力不济,不得不通过弱化反派才能体现主角的高大全伟光正。殊不知,只有对手强大,才能凸显主角的强大。而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让人对主角的能力产生质疑。
改编也分优秀改编和辣鸡改编
知名网络小说因为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种情况在近些年的中国也多不胜数。但影视化改编最终多半以扑街收场,原因无他,不外乎是改编不力。
近些年国内网文影视化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其实这一点上美国也没有做得更好。那些大热的反乌托邦题材网络小说,无论《饥饿游戏》还是《分歧者》,原作本身就很幼稚,改编成剧本之后水平更捉急。
而《移动迷宫1》的确在当时做出了不错的改编表率。它被认为“成功吸引了没有阅读过原著的观众”,甚至在海外市场上也大获成功。
《移动迷宫1》中对原著进行的最大改编是,逃离迷宫的方式。
托马斯利用迷宫的移动杀死了一只机械怪虫,接着利用怪虫体内的装置打开了通道。这一设计非常优秀,充分体现出了托马斯的存在价值:只有他才勇于夜里进入迷宫,进而有杀死怪虫的机会。
也不知道为啥,幕后组织一定会把名号写在自己制造的坏东西上。
反观原著,托马斯仅仅是发现了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整体显得说服力不足。
但这种精彩改编到了第三部也已经不见踪影。尤其是最后莫名其妙欢乐祥和happy ending的气氛……编剧你是不是忘了世界末日还没过去?研发疫苗的人已经全都死光?就这样让一小撮有抗体的年轻人找个世界角落躲起来就完事了?原作虽然烂尾,好歹给了个“男主基因救世”的囫囵说法,电影这种推翻乌托邦、大家一起愉快等死的结局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论起写爽文,我们中国网友是老祖宗。
据说起点爽文在国外很有市场,好多欧美网站上都有大量中文网络爽文被翻译成英文,也有一群忠实读者每天追在后面哭着喊着求更新,还要给翻译者打赏。
国外网友甚至还给天朝网文建立了专门的搬运网站——显然他们不太明白武侠和仙侠的区别。
虽然我们日常嫌弃起点晋江那些玄幻修真或者穿越的网络小说全是渣渣,改编的电视剧更是辣眼睛没法看,但多了解一下墙外的世界就会发现,欧美年轻人也看《移动迷宫》《饥饿游戏》,品味也并没比我们高到哪里去。
就算披着反乌托邦的外衣,内里终究是男主打破邪恶力量布下的藩篱,不断练级,最终推翻邪恶势力的套路。
既然都是爽文,那就谁也别嫌谁。
区别只不过在于,他们更会拍电影,而我们这几年的IP电影却拍一个砸一个。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
我以前从未写过影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还没看完一部电影时就气得恨不得马上甩凳子走人。
就在半个小时之前,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当人类面对将要被病毒灭族的危机时,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的人们的碰撞:一方,想用活体实验从对病毒免疫的人体中提取疫苗来拯救全人类;另一方,则想把那些由于对病毒免疫而被当作实验体的人们救出实验室,然后“牺牲”全人类。
我以前从未写过影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还没看完一部电影时就气得恨不得马上甩凳子走人。
就在半个小时之前,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当人类面对将要被病毒灭族的危机时,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的人们的碰撞:一方,想用活体实验从对病毒免疫的人体中提取疫苗来拯救全人类;另一方,则想把那些由于对病毒免疫而被当作实验体的人们救出实验室,然后“牺牲”全人类。
关于“牺牲全人类”是我脑补的,伟大的男主角托马斯一行人肯定没有这种可怕的想法。但是他们想过没有,救出了这些免疫者之后怎么办?眼巴巴看着除了有抗体以外的人们等死?嘴上说着会有更好的办法,但实际上一点头绪都没有。
而女主角特蕾莎一行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免疫者身上获得疫苗,虽然她们的实验在影片快结尾之前看起来好像都不成功。但是她们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免疫者身上不择手段提取疫苗,拯救全人类。男主们呢?帮二十几个免疫者脱离苦海然后把全人类推进火坑?
我承认实验的残忍,但是这是必须做出的抉择。就像一个著名的火车实验:你驾驶着一辆火车,你只能变一次道,向左或向右。可是左边的轨道上绑着一个人,右边的轨道上绑着五个人。你会怎么做?或者夸张一点,左边的轨道上绑着二十八个人,右边轨道上是出了这二十八个人以外的人类,你会怎么做?
我不认为这种事情会有第三个第四个选项,因为拖延的恶果谁都承担不起。
当影片播到特蕾莎“轻而易举”地从托马斯身上提取到疫苗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抱怨:原来提取疫苗并不需要那么残忍的实验!之前因此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的人是多么可怜!大家知道大脑前额叶切除术吗?这是以前西方科学家用来治疗精神病人的在当时被喻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在现在被认为的最惨无人道的手术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在当时奏效了,解决了不少问题。
然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残忍的手术被淘汰了。解决方法在不断进化,但是它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在过程中寻找突破。这个过程可能是残忍的,黑暗的,同时也是必须的。
让我们回到影片。其实我觉得影片中事态的失控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托马斯在和特蕾莎第一次碰面的时候能够相信她,提供给她血液样本,特蕾莎就能及时生产出合格的疫苗,使暴乱暂时平息。然后政府也就可以把剩下的资源投入到城市建设方面,给流离失所的人们一个居所。
可是鉴于特蕾莎之前的“背叛”,托马斯决定不信任她。可是,特蕾莎根本就从来没有背叛过托马斯一行人,因为她本来就不是属于托马斯这一边的,他们追求的方向截然不同:一个思考怎样从免疫者身上提取疫苗拯救全人类,一个想着怎么让作为疫苗母本的免疫者们逃出来。
即使他们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的。当托马斯问特蕾莎,你为你对我们做的这一切后悔吗?特蕾莎看着他,目光灼灼:有时会。但若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的想法不会改变。
这是我觉得最棒的答案了。特蕾莎觉得后悔,是因为她破坏了与托马斯一行人的爱情和友情,是因为在她手上凋零的生命,对自己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的决定,她不觉得后悔。
但是她的行为无法得到托马斯一行人的理解。他们嘲讽她,辱骂她,认为她就是一个冷血的女表子。可他们忘了,在他们营救那些拥有抗体的人们时,有多少无辜的人死在他们手上?有多少无辜的人将会死在他们手上?想想,有多少人承受着病毒的折磨?有多少母亲紧抓着重病的孩子的手,渴求着希望的光?托马斯带走了免疫者,这无疑是对这些人一记最致命的打击。如果最后疫苗没有被研制出来,托马斯的手上会沾染多少人的鲜血?冷血的到底是谁?讽刺的是,特蕾莎为了这群把自己视为背叛者的敌人,背叛了自己的联盟。
影片的最后,特蕾莎死了(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也是我爆发的底线),托马斯拿着特蕾莎研发的疫苗眺望远方,似乎正暗下决心,想用这疫苗拯救更多的人。人们会永远记得托马斯--是他救免疫者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用那个谁谁谁研发的疫苗给被感染的人带来了救赎,他是永远的英雄,人人都为他欢呼。。。但是那个研发疫苗的谁谁谁呢?每当人们提起特蕾莎,他们只会记得“哦,那个背叛了我们的女表子”,即使她才是真正的英雄--为研发疫苗呕心沥血,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托马斯一行人(TM还不领情),最后还死无葬身之地。。。她做的这些,人们都没看到,或者看到了,却忽视了,或者看到了,没忽视,却丑化了。面对这一系列的悲剧,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之前我有看到一个热门话题:救队友还是救世界?这就要看一个人心有多大了。作为一个看客,我能包容一切:以世界和平为目标,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多数人争取幸福;作为一名当事人,我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背叛与伤害,自己的家人的朋友的爱人的性命永远是最重要的。大家看,人心的大小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无怪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怪乎道不同不与为谋。这可能是唯一我能够用来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用来安慰自己的理由了吧。
最后发一句牢骚,当导演就是好啊,自己明明不是正义女神却可以让天平偏向任意一方,然后让自己认为的正义影响普罗大众的三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