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中国发展势不可挡---来自海外中国人的看法《创新中国》

导演史岩 / 史慧 / 胡博 / 裔欣 / 孙超 / 吴小满 / 王婧榕 / 孙泗淇 / 章莹 / 刘昀 / 何青
编剧许丁心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jishi.cctv.com/special/cxzg/sy/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8-01-22(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50分钟








CCTV纪录片从来都是精品,而我看了创新中国第一集---信息,真的就坐不住了。拍的太真实,太好了。
不仅是纪录片角度的欣赏,而因为我是内行人。

我生在中国农村家庭,靠自己打拼考上国内顶级大学,然后留学美国,在麻省的医院做医学大数据多年,然后看到互联网/AI的前景,quit了我的博士,重新去UW读计算机。

科研人员幕后的生活远远不如大屏幕这样的光鲜,大部分人都是失败的,包括我(我放弃了我的医学院的学位)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科研也都是失败的,你看到的只是很少数的成功的几个
科研学术圈,尤其生物医学圈的政治黑暗真的比狗屎还肮脏 (我说的美国,中国我不了解)
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太多的科研人员,大部分的CS毕业生,也只是一个程序员/码农,金钱/高收入才是我转行的动力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作用和未来多少被媒体夸大了,大数据对这个社会的实际性推动,我们还要观察;大数据这个行业对于我们内行从业者,至少目前,data scientist的职位数量和待遇,远远不如码农。

但是,你不能否认:
少数科研工作者的奉献和坚持,比如中科大的潘院士和陆朝阳,他们都是中国科技的脊梁。NIBS王晓东创造的新的制度,培养一大批牛人,包括可能真的要攻克乙肝的李文辉。(当然我听说NIBS现在慢慢不行了)
AI/IoT的前景无可限量,客观上big data一定是指数级的速度爆炸式增加;我目前虽然是程序员,但未来一定会往人工智能方面发展。
视频里的无人驾驶,那位Intel帅哥自己创业,我感受太深刻了,我认识的好几个中国工程师,也都是从微软辞职,自己在西雅图创业,而且他们创业的巨大动力和融资之一就是跟国内的机构,包括政府和私人企业。
还有那个做GIS, 大数据分析农业的,呵呵,我自己过去面试过一家美国公司,exactly就是做这个方向的。deep learning判断图像和声音已经巨大飞越,中国北斗也慢慢成熟,中国有绝对原创的数据资源+分析技术。
包括用监控大数据来控制杭州市的交通。。。我觉得比西雅图先进的太多了!!!西雅图,呵呵,首先基础建设就是很大问题,这么有钱的城市却没有两条highway,天天堵车。

对于我个人,我是一定会回国创业的,不管是医疗healthcare,还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
未来大数据/AI,就只会是中美两国,平分天下。其他的国家只能跟在后面参与。Why?因为人才,技术,市场规模。
但是,我现在水平还不够,还需要在美国的大公司继续打磨。。。先在大公司打磨,再继续自己创业,所以我对Intel那位的career path感受太深刻了,这就是我们这行一般的职业发展道路。

想想小的时候,中国穷的要死,所有高新科技都在美国,什么基因测序啦,多利羊啦,超级计算机啦,智能城市啦,包括纪录片,能看BBC/dicovery谁看CCTV?那时候觉得,中国实在差太远啦。
短短20年,物是人非,风水轮流转。
除了在硬体建设上中国的高铁,核能,船舶,高速路,清洁能源,北斗。。。就不说了(这些也都是高科技)。
更可贵的是,中国在软体高新科技上,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BGI的测序已经称霸世界,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测22号染色体完成1%任务的跟屁虫了,BGI一家的测序量就大于世界所有公司和单位测序量的总和,你能想象么?过去在美国的实验室,都会把样品寄到深圳测序,因为成本更低。。。真是不可思议。
前两天中国刚刚完成灵长类克隆,很多公知又要跳出来说因为中国ethics宽松道德无底线,真是放屁;多利羊之类的能跟灵长类动物比么?他们了解primates细胞融合的难题么?
超级计算机从无到世界第一,更可贵的是还发明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
阿里百度腾讯,我在美国的同学,很多都愿意回国实习,因为BAT是国际品牌。另外BAT在美国一样有office
太多太多了。。。
就算是最软最软的那种基础科研,你去看Nature index排名,中国仅次于美国,比第三名德国/日本拉开一大截。。。

而我在美国的同学,好多好多人都回国了。。。而且是最优秀的那种,比如Harvard medical school一个清华女生,发了Science,居然回昆山的某个公司了。难以想象。呵呵。还有回国考公务员的,回国CRO的,回国做生意的。。。现在大家回国主要考虑是家庭,个人生活,而不是职业,因为反而在中国职业发展更大空间。

还有,中国能拍出如此顶级的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卓越的体现。

最后,某些比如叫nena的跳梁小丑,一会儿日语,一会儿军事,一会儿能源,品头论足头头是道。请问你是做这些领域的前沿科技工作者吗?你有任何一个方向的Master/PhD学位么?自己不精通的东西,就少胡说八道。
医疗领域我懂,所以我能说;
计算机我也懂,所以我也能说;
坦白说AI,我只懂个皮毛,不敢乱说,所以我对AI的前景比较谨慎乐观
至于其他领域,我是外行,只能看看表面了。

可是公知们,却装的什么都懂,随便从反动网站copy paste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就可以当专家了。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 往返中美两国,我很自信的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世界,就是中美两国平分天下。




就像无人机,里面设计师的手稿,模仿的是海洋中的一种生物魔鬼鱼,这是过去我们从来不敢想的,中国人可以自己设计外形了,还有对不同重量货物载重的算法,这些都是高技术人才才能驾驭的,然后被我们普通人,就像快递小哥几千人中选出四位,是一次机遇,能够轻松不少了,所以在创新发展中要抓住机遇。
从地下停车库无人车帮助停车的人们自动去停车位,这是一个很有创造力并且很实际的一款创新产品。再从无人驾驶技术的高技术人才的豪情投入到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确实人生短暂,能让自己激动的事情就赶紧去做吧。无人驾驶的移动包厢,16线的激光雷达靠算法弥补与64线的激光雷达的差距,这种与昂贵的创新更新替代的抗衡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硅谷归来的中国年轻科学家,通过卫星与无人机技术数出花朵的数量大棚的数量获取大数据,这种过去想都不会想的方法通过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信息的利用。
互联网时代的大楼,人脸识别后智能联动,物联网智能操作系统,未知的未来促进想象力。
中国是数据资源丰富的国家,庞大数据如何转化为财富。城市大脑很难阐述,语言很难描述创新的未来,心理学博士领导的软件工程师们尤其,但是云计算真是求证一大批大多数人怀疑的事情,突破数据的浪费这个难题。
难以描述的还有量子世界,能看到的正在研究的光量子计算机,虽然不太懂但是却十分想感受创新的美丽。宏观世界里的微观物理极限。相信量子世界能带来一次革命。戈壁尽头的天文台与外太空的量子卫星墨子号的星地对接,是灿烂想象力的实践。

粉饰的作品始终无爱,更喜欢说明国家弱势的纪录片,可以警醒我们发奋图强。 中国至今没有低于28nm的芯片制造工艺,因为荷兰不卖低于此尺寸的光刻机。中国至今没有超音速轰炸机,矢量涡扇发动机,奸20就是个笑话。YF-100液氧煤油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已经大幅落后与Raptor液氧甲烷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诸如此类。 风能和光能始终是破坏地平线和自然风景的重大障碍,巨大的占地面积是重伤。 外三的煤电厂也没有介绍煤炭热解气化发电的高效率,使用的燃气轮机组是上海电气还是GE的,超临界发电机组中国有国产化的水平吗? 讲水电站的时候,是不是顺带说明下GE水力发电机组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托卡马克磁约束核聚变是不是提醒一下观众,德国仿星器的磁约束,纵向磁场和极向磁场都由等离子体电流提供,这种更加节能和安全的磁约束装置。然而最低的氘氚核聚变常压反应温度在上亿度,磁约束聚变希望渺茫。顺带敬畏太阳的引力约束聚变。 而且关于能源,重要的不是产出,而是使用,建筑能耗是大头,省下的足够所有工业能耗。 分布式能源最重要的原则是使用方即产出方,建筑能耗应最大限度的自我补偿。 地源热泵,建筑保温,热交换新风这些更加平常的手段的大规模应用抵得上百来个外三。 居民排污处理过程也能产生大量的再生能源,众多生活方式中能够实现的能源补充,自始至终都被泱泱大国所忽视。 无节制的能耗,再多的产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严重加快地球资源的消耗。 2017年7月,土耳其和俄罗斯达成协议,斥资25亿美元购买4套俄罗斯S-400反导系统。 S-400是一整套反导系统,中国也追求多时。其实我军向来低调,技不如人有自知之明。反而是各路媒体,吃瓜群众喜欢吹捧,无中生有。早在2000年前,美国反导系统测试成功,媒体就已经跳出来说我军也具备反导技能。事实是我们在2014年仍然对S-400穷追不舍。因为是引入战略性国防装备,所以官方自然也会低调处理相关新闻。 至于奸20,它有一对鸭翼。鸭翼是在早年控制技术尚不成熟时的设计,具备极大的时代背景特色和局限性,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随着阵风战斗机的成熟而成了笑话。鸭翼产生的涡流带来了极大的控制难度,好好地降落会演变成坠机,请自行查看萨博JAS 39坠机视频。以至于F16总设计师会说“鸭翼最好的位置,就是长在对手战斗机上”。此为笑话的由来。其实我也巴不得看到我们的第五代战机,但是应该认清差距才能务实追赶。”
以上评论仅针对前三集,第一集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毕竟Hinton还在优化新的胶囊网络,李飞飞也刚成立谷歌中国研究所,作为工具提供方和使用方并没有可比性,北美领先较多。潘建伟团队高亮,IBM的50量子比特快人一步,但不是光量子。
第二集能源,自己专业。外三真没什么好宣传的,倒是电网的输变电技术应该多加笔墨。储能和电池无论是先进性还是低成本都是日本和美国大幅领先。
第三集制造,没亮点,航发和半导体是真的技不如人。咱们落后。
第四集生命,超燃!蚊子绝育,大爱,方法取之自然,国际领先!微生物土壤改造,脊髓神经修复,诱导干细胞,小麦基因编辑,北生科研所的论文,全是国际领先的!没想到我们能站到生命科学的前沿。不过绝大多数项目和学术的带头人都是海归,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迅速提升国内教育。
第五集空海,超燃!虽然我知道液氧甲烷机做双补燃比液氧煤油有优势,但毕竟我们能做到500吨级的煤油机了!俄罗斯的RD180怕是卖不过来了!以前让你爱理不理,今天。。。万米潜航器,蓝鲸一号,曾几何时我们连一台海上钻井平台都造不出来,如今我们驾乘全球最大的平台在南海钻探可燃冰!中国,我为你骄傲!
第六集潮起,中国工程项目无敌,人尽皆知!民企如太平洋都在洲际运作丝绸之路的项目。国营的各种建设局更是屌炸天的存在!核电再安全,废料也是无解。乐凯公司的转型就是一本教科书,有多少公司在多元化上一浪不回头,而乐凯坚守核心技术,开拓薄膜应用业务的多元化,而不是资本多元化,让主营维系并结出更大的果实。
有这后面三集,是真的知足了,只期盼有生之年自己也能为国家强盛领先做出贡献,哪怕不能我也愿意交点税。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