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米密·莱德
编剧: 布鲁斯·乔尔·鲁宾 / 迈克尔·托尔金
主演: 伊利亚·伍德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摩根·弗里曼 / 罗伯特·杜瓦尔 / 蒂娅·里欧妮 / 更多...
类型: 科幻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8-05-08
片长: 120 分钟
又名: 彗星撞地球 / 末日救地球 / 末日救未来
IMDb链接: tt0120647
编剧: 布鲁斯·乔尔·鲁宾 / 迈克尔·托尔金
主演: 伊利亚·伍德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摩根·弗里曼 / 罗伯特·杜瓦尔 / 蒂娅·里欧妮 / 更多...
类型: 科幻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8-05-08
片长: 120 分钟
又名: 彗星撞地球 / 末日救地球 / 末日救未来
IMDb链接: tt0120647
虽然是98年的老片,但特效和剧情一点都不老气。
以前小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彗星撞地球吓唬小孩,现在好像再也没有人有这种忧虑了。
和2012一样,这部片也涉及了灾难的发现,政府的隐瞒,避难所(方舟)的制造,哪些人/动物能进庇护所的选择。不一样的是,2012里面方舟在西藏峡谷深处,只靠开车走路过路基本不现实,而本片里面庇护所虽然也是在深山,但是交通还是很便利的,所以导致有很多没有被抽中的人们来这里聚集抗议。
另外,2012里面是偷偷摸摸精选社会精英和买得起票的富豪进方舟,而本片里面是公开抽签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抽中就是整个家庭都能去。但显然,中国人都知道,所谓的抽签只是变相的选择而已。比如片中那个冒着傻气又很笨的主角女记者,还有第一个发现彗星的小朋友家都抽到了。
在刚开始发现彗星之后,事情似乎还可以解决,各国政府造了一艘飞船,用于运载核弹引爆彗星,然而,彗星太坚强,核弹爆炸了,彗星却裂开成了一块大一块小,继续高速运转冲向地球,而飞船也因为燃料耗尽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但幸运的是,随着小彗星撞向地球,大彗星因为小彗星的分离和蒸汽的作用出现了一个洞,而飞船与彗星刚好相隔不远,飞船里的人们决定用最后的燃料撞到洞中,一次引爆剩下的全部四枚核弹,不负所望,他们成功了,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全人类,当海啸后往高处逃难的人们一起看到天空中巨大的爆炸的时候,无数碎片像流星雨一般,让人感叹,活着真好。
题外话:被精选到飞船执行任务的有核专家、领航员、导航员等等,应该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美国人随性的生活方式,他们真的一点都不严肃啊!随性不等于散漫,幽默不等于胡来,不像是精英队伍,更像是参加军训的初中生。所以以至于最后他们牺牲自己的时候我都看不出太多的真诚与决绝。
最煽情的科幻片——请允许我在流着泪看完影片之后如此形容它带给我的最直观强烈的感受。彗星撞地球本应该是它最大的噱头,但正如影片结尾被炸成流星状的另一半彗星温柔划过天空一般,视觉特效、情节逻辑、内容科学性以及灾难本身的震撼都统统成了转瞬即逝的精彩,它们完全被故事中更出彩的人性特质所掩盖。如果说来者不善的彗星和危在旦夕的地球是此片的观影兴奋点,那么承受应对它们的故事主角就是将兴奋点转化为高潮的关键。
科幻片的导演们从来都不会做到彻底的残酷或者善良,他们更擅长将故事变得复杂而纠结,绝望又温情。所以,我们并不惊讶的在《天地大冲撞》里看到了只牺牲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存活,我们的地球仍有希望这种治愈无比的结局。哪怕只是在艺术作品做大胆的想象,人们终归还是不希望地球毁灭人类绝迹的惨境出现。
影片以科学家因公殉职开头,绝望的基调就此奠定。就在我不解其他人该如何知道彗星即将来袭的不幸消息时,故事又转向了政治丑闻的挖掘和掩盖,或许是没看明白,我个人认为这是影片中比较突兀的部分,即使这种安排是为了表现女主持人前后心路历程的转变,也有偏离主题之嫌。一番莫名其妙的权利交锋之后,人人自危争分夺秒的避难拉锯战终于开始。
女记者升格为女主播报道灾情,宇航员以身赴职,总统掌控全局。每个人都希望被拯救,残酷的筛选规则却迫使人们变得平静和理性。与其被灾难狼狈的夺去生命,不如漂亮的自我终结,这是母亲的选择。手握与女儿的合照站在一家人曾经嬉戏过的海滩迎接死亡,这是父亲的忏悔。放弃被选中资格的少年,最终在进入“方舟”的前一刻奋不顾身的返回寻找同样年轻的妻子,这是爱情的力量。女主持人将唯一的生存机会让给曾是竞争对手的无助的母亲,并最终选择投向隔阂许久的父亲的怀抱共赴死亡,这是释怀后的勇气。最令人动容的是几位宇航员的牺牲,他们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和选择,就一致认定撞击剩下的那部分彗星,让自己连同彗星的片片尘埃一起散落在有着他们挚爱的人的大地上,并最终赦免更多的人以及地球于毁灭的重殇。
在灾难面前始终渺小的是人类的无能为力,但超越自然威力的,是人性的力量。为什么只有在生死抉择的危难时刻,人们才能潇洒的放弃曾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折磨自己许久的人生负累,为什么我们不早让自己活的坦荡通透,这也正是人性的复杂所在。自始至终的豁达明智非常人所能企及,经历过痛苦的沉浮与挣扎,领悟才更显得难得深刻。正因如此,在电影结尾我们看到了种种来之不易的,今非昔比的,令人动容的感悟与抉择。这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结局的破土而出,是煽情的合理编排。
何为煽情?煽情并不是一味的叠加感人至深的场景和台词,煽情也不是万劫不复的悲剧。它的目的在于赤裸裸的展露过所有冲突、伤痛、无奈、挣扎之后,凸显来之不易的新生和希望,使所有复杂的情感一齐迸发,并最终制造出让观者含泪微笑的效果,《天地大冲撞》就是如此。
其实这部片子从击毁慧星失败,才算真正开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或社会先进的一个标准。但是当无法用现有的人力挽回从天而降的空难时,为了人类物种的延续,不得不进行残酷的选择,也是自然界优胜劣淘汰的选择方式:从整个地球选择出100万人进行自建的地下的诺亚方舟。
选择的法则中有一条,普通公民超过50岁以上的,不得进入方舟。有多少正值壮年的人会因为这一条失去自己至爱的双亲(如果这个人被选上的话);说来大众对选择法则是默认的,只是,这太让人心酸了:一个父亲在剩下的日子里试图挽回与女儿之间已经破裂的亲情与信任;一个母亲在失去丈夫后孤单的最后日子里,捐出自己珍爱的收藏后自尽;一个少年在方舟入口与父母和妹妹诀别,去找自己所爱的人(她们一家都没被选上),也正是这名少年发现了慧星;那个女记者在最后关头把机会留给平日很不和的竞争对手,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
就在要撞击发生的10小时时,执行任务的五名各方面的专家发现了新的机会也许可以击毁慧星,但如同一部电影应该设置的情节那样,选择这条路就必须牺牲自己......
影片在继续不停地上演着选择,每个选择都是生离死别,在决定着自己的生死;扪心自问,如果是你的话会做出什么的选择?
是啊,我也在问我自己......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海水,紧抱的父女、拥吻的夫妻、继续开报的老绅士;在冲向慧星的飞船上,每个人通过屏幕与家人的道别;加上每个人的选择--这或许是这部影片最写意的表现,难道不是吗?当现在的人们面临这种事情时,影片所表现的应该是最美的、最好的一面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泪流满面;或许因为是我太容易被感动,也或许是因为只有在影片中才能看到这种选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或社会先进的一个标准。但是当无法用现有的人力挽回从天而降的空难时,为了人类物种的延续,不得不进行残酷的选择,也是自然界优胜劣淘汰的选择方式:从整个地球选择出100万人进行自建的地下的诺亚方舟。
选择的法则中有一条,普通公民超过50岁以上的,不得进入方舟。有多少正值壮年的人会因为这一条失去自己至爱的双亲(如果这个人被选上的话);说来大众对选择法则是默认的,只是,这太让人心酸了:一个父亲在剩下的日子里试图挽回与女儿之间已经破裂的亲情与信任;一个母亲在失去丈夫后孤单的最后日子里,捐出自己珍爱的收藏后自尽;一个少年在方舟入口与父母和妹妹诀别,去找自己所爱的人(她们一家都没被选上),也正是这名少年发现了慧星;那个女记者在最后关头把机会留给平日很不和的竞争对手,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
就在要撞击发生的10小时时,执行任务的五名各方面的专家发现了新的机会也许可以击毁慧星,但如同一部电影应该设置的情节那样,选择这条路就必须牺牲自己......
影片在继续不停地上演着选择,每个选择都是生离死别,在决定着自己的生死;扪心自问,如果是你的话会做出什么的选择?
是啊,我也在问我自己......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海水,紧抱的父女、拥吻的夫妻、继续开报的老绅士;在冲向慧星的飞船上,每个人通过屏幕与家人的道别;加上每个人的选择--这或许是这部影片最写意的表现,难道不是吗?当现在的人们面临这种事情时,影片所表现的应该是最美的、最好的一面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泪流满面;或许因为是我太容易被感动,也或许是因为只有在影片中才能看到这种选择......
电影里,美国人通过抽签,可以有100多万活下来。可是如果真的是2年不见天日,我很怀疑这100万人是否能幸存。毕竟恐龙都全部灭绝了。灾难片,总是让人恐惧的。在末日到临之前,有的人去自杀,有的人去抢劫,有的人祷告。有的人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别人。
感觉有点像《泰坦尼克》,遇到灾难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但不管你采取什么态度,都得死。驾驶飞船的那些宇航员也牺牲了。他们拯救了地球,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小我,保全了大我。看到那些无助的人群,孩子们,确实让人心碎。可那些宇航员,他们自己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他们也是别人的父亲,别人的妈妈,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妻子。
如果他们不去执行这个任务,他们最后可能也活不了。诺亚方舟,只是个美好的传说。假如真的世界末日了,我相信大部分不能存活下来的人,怎么会容忍那100万的人活着呢。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他们可以活?当然,会有军队,会有暴力机器,来保证这100万人活着,其他人无法进去。因为那里戒备森严。都有钢丝网和外界隔开了。
感觉有点像《泰坦尼克》,遇到灾难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但不管你采取什么态度,都得死。驾驶飞船的那些宇航员也牺牲了。他们拯救了地球,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小我,保全了大我。看到那些无助的人群,孩子们,确实让人心碎。可那些宇航员,他们自己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他们也是别人的父亲,别人的妈妈,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妻子。
如果他们不去执行这个任务,他们最后可能也活不了。诺亚方舟,只是个美好的传说。假如真的世界末日了,我相信大部分不能存活下来的人,怎么会容忍那100万的人活着呢。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他们可以活?当然,会有军队,会有暴力机器,来保证这100万人活着,其他人无法进去。因为那里戒备森严。都有钢丝网和外界隔开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