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三天后,仿佛滞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一般,影片中的场景时时在脑海中纠结,心下难忍,背英语单词也不能专心。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滞后发作,不可收拾。
记得当时看完电影的时候心情就很亢奋,不能想象这出自年仅23岁的女性导演之手,并且作为她的处女作如此引人注目。真是仰之弥坚啊!以前好像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迷幻青春片,对于岩井俊二也总是不能耐心体会。但这次着实为之着迷。香港特色如此明显,快速剪辑,镜头切换,描写青少年的爱,性,暴力,无助,怀疑,迷茫,切实可信。演员的表演很鲜活,七个各有各的痛苦处境的少年。
2008年1月1日零点整,全中国人都在欢心庆祝,香港街头如此喧哗热闹,唯独那十几岁的少女选择此时终结生命。印象深刻的是她坠楼之后还未死,身体微微颤抖,鲜血涌出,单薄衣衫下娇美的皮肤身体,在此刻踏上终点。而另一边的少年被一场暴力摧毁,怀疑由此滋生,怯懦,犹豫,恐惧,疼痛,硬生生写在脸上,鲜血洗礼,有人被殴打至植物人,有人眼睛受伤大声呼救。一片狼藉,无人在意。
眼睛少年躺在病床上一睡不起,恍惚中看到他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姿态,如此美丽孤独,仿佛纯洁无辜的白天鹅,却由此沉睡。同行少年听到其父母推脱责任,终是不忍让他幽闭在无边的黑暗中,将耳机戴在他耳上,拔掉氧气罩,赐他死亡,放他往生。
最后闪现出的,仍然是他们最初在一起的样子。年少青春,白衫飘扬,在火车站上相互打闹,互相交换食物。阳光温暖,照在他们年轻美好的身体上,一切无限怀念。那个他们在一起最温暖无忧的时刻,依然能够看到他们手上夹着的香烟,手指蜷缩,烟圈缓缓,仍是落寞无助的孩童模样。怎么青春这么残酷疼痛,让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暗地里的病孩子。逼得我连眼泪也流不出来,逼得我不得不时时回想,越想越痛,越想越痛。
老早就听过这个电影系列,同一个青春题材给中港台的三个年青导演拍的三部青春电影,大陆版的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比香港的这部《烈日当空》好看。
影片的风格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猜火车》,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这么觉得,可能是致敬吧,也是讲由叛逆到成长的故事。
头抽,肥毛,笠啫,贤仔,阿摺,怒荣,牛蒡,七个穿着校服,被社会定义为差生的年轻人,一起逃课,一起打架,一起在铁路边抽烟,咆哮,恣意挥霍青春,从不去思考未来,旁人眼中他们不思进取,目无尊长,但当夜幕降临,每个人会脱下白天所带着的面具,有人彻夜不能眠,有人借毒品麻醉,有人打工养活自己。联考完后,七个人各散东西,有的继续打工,有的继续求学,更有的死了。。。
电影发生的时代离自己的中学年代是有一段距离了,还是在香港,电影中那些年轻人的好多事情可能跟那个年代的我们有比较大差别,但青年人的特质都是一样的,还是能从当中的一些对话一些事情看出当时的自己
“唔知系我埋距地堆,定系距地埋我堆”(这句一定要用粤语写出来才有那种味道)
天台吃饭这一段,也许是电影最温情的一幕了。真的很羡慕学生时代的这种情怀,随便三两句玩几玩就能熟起来变好朋友变兄弟,相互间不会互相猜度,暗伏防范,再对比看看出来社会后的情形,算了吧,不说了。。
“五年后我们会在做什么?”“叼!最讨厌这种问题,就好像被罚写“我的志愿”一样,通常说了出来也做不到的。”
曾几何时我们也经常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或在心中问自己,但肯定都没有明确得出过一个结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毫无目标地继续见一步走一步,每天上课,放学打球,抽烟,喝酒。高考,也许是当时唯一的所谓目标,每个人对待的态度都不同,有的拼命,有的松散,但讽刺的是就是那些用功学习的人也可能只知道一定要去高考,但不会真切的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去高考,还是会有抗拒心理。我们当时都太稚嫩,对社会没有概念,对未来一片模糊。
"I don't fucking care!”
当每个人被书本习题逼疯时,或者面对打架逃课等种种违规行为可能发生的处罚时,甚至对未来一片惘然时,热血上冲,肯定都说过这句话,甚至还有或多或少的实际行动,这是那个时期的特有的桀骜。步入社会的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这种态度,但会非常羡慕这种态度,也常常会沦入这种态度---一会儿,还是思想上的而已。
“有病就看医生嘛,现在又不是没有得医。。。”
一个十几岁男孩对女朋友说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感动到。青涩的爱情通常都是强烈而纯粹的,全心的投入和付出,无条件的原谅对方所犯下的错误,单纯的只是为了不想感情消亡,当然得到的伤害也是最大的,这种爱情的态度过了那个时期基本不可能再有的了
设想当一个四十岁的老公知道自己的老婆不但出来接客,还把性病传染了给他时,你会觉得他能说出上面这句话,只为能留住她吗
“少女性爱短片流出,万人观赏受辱自杀”
整件事首先错的是肥毛,是他贪玩先偷贤仔手机转发视频到自己手机上的(我不觉得贤仔拍这种视频有错)。但最内疚的肯定是怒荣,是他错发了号码才导致视频外流。后来我觉得也是他导致了那个女孩走上了绝路,如果当天晚上他能伸出手搂住那个女孩而不是把手缩回去的话,女孩可能就不会选择死。。。。贪玩是年青最大的特性,也往往因为贪玩而伤害到别人而自己不知,伤害的程度自己并不知道,可能道个歉或者喝一次酒就能平复,也可能永远不能弥补。
“第一个打是你,第一个逃也是你”“我当时只是在想,你们还未成年,捉到了最多就是守行为,但我不同,我被捉到了马上就入狱了”
打架,很多人都干过,热血冲动,不能眼看兄弟被欺负,头抽也是这样,他一直是这帮人的领袖,所以他要当起大哥的责任,但真开打时他却第一个退缩,不是怕死怕痛,只是怕坐牢而已,在那一刻他成熟了。其实那个年纪的我们也并不是不知道有些问题的严重性,但只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去想想了也不会去管而已,真要到那个点了才会突然变成熟起来,会退缩,会软弱,会开始按大人们平时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向不屑一顾的那一套去做事情,这其实是好事,但却会被那些还不懂的朋友们埋怨,耻笑,孤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当然,电影里面的他们的那种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很大差别,我们绝大部分当年就是坐在教室里一个劲的学习,就在一张张试卷一本本习题集中过完了自己穿着校服的年代,一切都是按大人们制定的路线走,远远没有他们随意挥洒拳头和精液来得精彩,看完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会庆幸或后悔一些当年没有做过的事情,但那又怎样,都已经过去了,当你青春时是不需要也不会回头看的,当年突然想到“青春”这个词回过头去看时,表明你已经不再青春了。。。。
■入评理由:多年不见的纯港产青春片,曾志伟监制“九降风系列”香港篇。
■片名:《烈日当空》
■导演:麦曦茵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6日(中国香港)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年轻女导演眼中的少年青春,义气太重,焦躁过度,多少还是有些刻意为之的残酷。
最近戛纳,朋友无不感慨地说,看人家拉雅·马丁,1984年生,一部进“一种关注”,一部“特别放映”,放眼中国怎么就没有这种生力军?拉雅·马丁拍了什么拍得如何以后有机会再说,1984年的麦曦茵拍了《烈日当空》,一样羡煞了不少人。你只能逞嘴巴的一时之快,别人却早已经动手干活。
《九降风》里,六年级的林书宇拍了七年级的高中青春,90年代中期的台湾校园气息迷人。《烈日当空》就相当80后的麦曦茵去拍90后的青春,时间上比《九降风》晚了整整十年,因而故事中会出现北京奥运等标志事件。
先不说男女差异与年代不同的还原度问题,《烈日当空》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不行。它没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做文章,像《九降风》至少有棒球,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能用棒球这条线给带出来,但《烈日当空》凌乱琐碎,纯粹就局限在年轻女子对男仔的好奇眼光上。在她看来男孩子不需要任何共通的东西就可以有默契交流,打打闹闹就是青春赐予的本钱。七人组为什么能有牢固的友谊,很难解释也不需要解释。
影像风格上,麦曦茵过于追求那些跳动的影像,以此来贴近年轻人的躁动。影片时不时出现断裂和偏差,一会儿过于碎片化,一会儿又变得冗长,难以保持一致。这也进一步造成了人物难以对号入座,缺乏有效的组织安排,以致于后来交代舞鞋等关键物时,多少让人有些无动于衷。
这帮混不出头的小古惑仔用自己的方式在挥霍青春,麦曦茵很想让人物立起来,但是除了主角,一些人物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的好感。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坏学生一样可以让观众接受,但要使坏也请坏出个模样。《烈日当空》显然做不到,那超出了导演的认知范围,只好安插了一场过于戏剧化的冲突,惨兮兮收场。残缺的家庭与师长,《烈日当空》给不出任何的新意,也没有下番功夫去尝试结合本地。在有些人看来,电影里外的所有一切包括各种问题,都可以用主人公和女导演 “太过年轻”来回答(回避)。
拼贴是《烈日当空》的一大特点,以麦曦茵看过的青春片数量来计算,那储备还不错。影片尽一切可能去添加上许多的背景资料,方便观众自行挑选。像手机自拍短片被曝光流传,明眼人都能看出有着很深的网络文化影响。大陆来的年轻后妈,她成了港片中又一类典型的人物形象。突然跳起的芭蕾舞,画面变得极度柔和,跟之前的花里胡哨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接下来就是最被人诟病的援交、嗑药、自杀、斗殴,《烈日当空》可谓是五毒俱全,就差来些伦常悲剧。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刺激好奇,因为那超乎了一般人的经验阅历,“可能是有那么一回事吧,大概我们不曾经历而已”。只是这样的片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围城》至少直指天水围,《烈日当空》还能赶搭上后97的那趟末班车?
当然了,绝大多数发生在东方国度的青春片都可以套上父权、体制等问题大做文章。往《烈日当空》身上套这些名词,只有拾人牙慧的感觉。再者,它也承受不起。
临近结尾,7-11便利店的一段终于让自己找回了一些好感。主人公怒气攻心,热血上涌地脱下了工作服,拖着工具准备去报复那帮小青年。结果搞笑的一幕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克制要比之前的冲突合理得多。于是,影片稍微露出了一丝光明,不至于惨得太难过。
《烈日当空》用原地打转的男主角见证了友情岁月的荒唐,伙伴有死有伤,很快离散。他象征性地换上一身正装,在海边的幻梦中,迎来了必然的成长。【北青报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51654971&pgn=C&ppn=3】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