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宵夜江湖》生猛地去爱这火热人间,也尝尝人生的另一些滋味

导演杜兴
编剧吴学竞
主演周扬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9-07-02(中国大陆)
集数: 8
单集片长: 30分钟
又名: 夜宵江湖 / Taste Humanity at Night



点一份外卖,喝一点小酒,约上三五朋友,路边摊上走一走时,也许唯有那一刻,才能真正感觉到自由,才能让那份白日里遗留下来的寂寞,寻一个妥帖的出口。
纪录片这个概念的诞生要远远早于电影创作。最早期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电影,其实都属于纪录片性质。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随着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才开启了中国纪录电影的历史进程。
之前看过印象很深刻的《蓝色星球》《荒野求生》,像是阿米尔汗的《真相访谈》,或是国内早期的《人与自然》《生门》等一系列纪录片,都会让你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旁观视角中获得生命里新的感悟。比起电影电视剧来说,纪录片节奏更慢、内容更真实,更意味悠长。
这种记录手段能够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最近两年国内的纪录片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有,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阿雅主持的那档《奇遇人生》都算得上不错。《宵夜江湖》第一期看下来之后,对于这种“闹中取其宁静”的拍摄方式,又刷新了纪录片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这谁顶得住啊。。
以市井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取景,将国内特有的“宵夜文化”作为切入口,在迷离灯光和嘈杂闹市的深夜里,讲述隐藏于城市不苟言笑另一面的传奇故事。
《宵夜江湖》这部片子可爱之处就在于它将镜头聚焦到了夜市美食,在拍美食、拍人物的同时,将宵夜文化所在的每一个城市,它不同于白天紧张忙碌的另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摄制组深入沈阳、西安、武汉、重庆、杭州、南宁、厦门、广州等八个城市,去探访真正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特点的人物和食物,呈现既日常又生猛的市井江湖。除了丰富多彩的美味诱惑,这部还试图捕捉深夜都市里的一些生动细节,探讨有秩序、有活力的生存之道,为忙碌一天的人搭建起温馨的“心灵收容所”。
首期的节目里面,等于直接下了一道猛料。
按说宵夜文化最浓重的当属大东北地区。那些红遍全国的顺口溜体现了东北人对于酒桌文化及烧烤文化的热爱之情。而在沈阳,炭烤猪心、牛板筋等硬核宵夜,将这座城市里直来直去、幽默自信的沈阳人精神,扑面带来。
美食的确是要靠视觉和听觉来呈现的,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嗅觉加味觉的一个感受。当它只能通过这两种来表现的时候,食物的颜色、色泽或者在制作的时候的这种声响都可能带来一些比较深的体会。
沈阳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老牌“钢铁之城”,同时也是硬核宵夜美食的聚集地。无论是经层层工序烤制的猪心,还是烤牛骨髓和特色板筋,无疑不给人“硬通货”宵夜之感。
行,听您的。
一整期节目下来,最让人感到动容是烤板筋的老奶奶。
牙都没了,依旧每天出摊儿,每天穿串儿,拿着话筒唱着歌,对每一位食客都热情周到。
老奶奶有辣椒独家配方,然而吸引人的并非这配方,而是她做人做事的精神。五十岁下岗创业,七十岁买房开店,老太太就像她烤的牛板筋那样,韧性十足。
而那个特色音乐串吧里的民间演员——耀威,看完之后除了唏嘘,也让人不禁反思。
耀威极具现场感染力,一出场便有让人感到解压和释放。他重义气,也豁得出去,幽默自信的同时又带有一点悲情色彩。镜头里展现的是江湖儿女的真实人生。
也煎熬,也坚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幽默一把继续生活。
都不容易,谁容易呢?
想起古龙在小说中写过:
你若经历过很多事,忽然发现所有的事都已成了过去,你若得到过很多东西,忽然发现那也不过是一场空,到了夜深人静只剩下你一个人,那时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寂寞。
现代生活的高压让所有人如履薄冰,神色匆忙的生活着,当夜深人静、当附中饥辘,点一份外卖,喝一点小酒,约上三五朋友,路边摊上走一走时,也许唯有那一刻,才能真正感觉到自由,才能让那份白日里遗留下来的寂寞,寻一个妥帖的出口。
有人说活着就像打仗,要披甲上阵要坚如磐石,生猛地去爱这火热人间,也要留一份白给自己,在脱去一身疲惫之后,尝尝这人生的另一些滋味。
举起杯,都在这一肉一酒里了。
宵夜文化不光能够温暖夜行人的胃,更能带给他们力量。这种力量汲取于大地,汲取于城市,汲取于生活,一句“走一个”,一串热辣有嚼劲的肉串,它们不光是忙碌了一天后的人们肆意放松的媒介,同时也深深烙印在如此生活并且将继续这样生活的食客们的骨子里。
《宵夜江湖》将这种平凡人身上的力量展现了出来。
当一个人有了人情味和烟火气息,那么他身边的人、他们生活的地方,就绝不会庸碌普通。夜生活的激情、烧烤摊背后的自强乐观,美食诱人之外对于人生态度的折射,在这部纪录片里娓娓道来,同时也让更多深夜无眠的人,感受到心灵上一丝妥帖的抚慰。

沈阳,前前后后去了两次,调研了十五六天。
刚开始,眼花缭乱,还经常被拒绝,一晃又是好几天,焦虑,失望,迷茫,好几次就进行不下去了,该抓住什么东西呢?不知道,真的干不下去了,后来慢慢地,能看见一些东西了,生猛的,夸张的,表演性的,食物也好,人物也好,确实有这个东西,我们是可以抓住的,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憋着憋着,突然有一天,清晰了,因为看到了朴素和日常,看到熟悉的道理,也得到监制制片人等同事们的鼓励。从调研到拍摄,日常生猛这个基调,是没有变的,是这一集始终坚持的。
第一个故事,不是刻意找的。当地一个朋友带我吃饭,去了之后发现,这个氛围挺有意思,一打听,沈阳有蛮多这样的音乐串吧,把表演和吃宵夜结合。第二天下午,我们和耀威和红雷见面,一聊,他们很可爱。
第二个故事。调研时,经常有人说,哎,这个你敢不敢吃?我自己对羊枪什么的没啥感觉,但是既然那么多的人爱吃,肯定有道理。后来偶然发现一则信息,说有个店居然可以把羊枪羊蛋分解成9个不同部位,精细得不得了,而且专门做这个不卖其它东西,立马从床上跳下来,打车去找,找到了。
第三个故事。鸡架是一个绕不开的东西,对沈阳来说是一个符号,绕不开。为什么呢?为什么那么爱吃鸡架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找。鸡架本身没有太多味道,但是,在鸡架抻面馆这个地方,真的是各种味道都有了。除了片子里的味道,还有一些,我们拍了一丁点或者不能拍。比如说酒懵子,我问一个大叔,你为什么喝这么多酒,他瞪大眼睛看着我,意思是说这还有什么疑问吗?累啊,干完活,不来喝点,我睡不着啊!这个大叔五十九岁,1999年下岗,现在每天在工地上扛大包。再比如,一个很厉害很光鲜的人,很大的领导,每次约人见面谈事,就来抻面馆,边吃鸡架边勾兑。我们的时间很有限,一个故事只有两三天的拍摄时间,没办法展开。
最后一个,西塔老太太,第一次调研的时候就去了,但没选。因为当时看了太多的网红店,有点腻烦。第二次又去,我一眼就看上她,不管西塔多么热闹,不管怎么变,不管网不网红,老太太身上有不变的东西,我觉得特别好,一定要拍这个人。
代驾和网红主播,是张震坚持拍的,我起初并不觉得一定要增加,后来觉得是对的。我们需要捕捉到,一些新的东西,活跃的职业,在夜色下出没的各种人。其实,两个主播小姑娘,采访了不少,但是限于篇幅没办法用那么多,让我惊讶和感动的是,她们对自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未来的担忧对未来的憧憬也非常明晰,很了不起。
第一个故事里的耀威也是,这哥们很热爱音乐和表演,参加过一次选秀,觉得选秀很脏,就不想走选秀的路,选择跑夜场谋生。他有不少内心表达,比说他怎么会干上这个,也是限于篇幅,没办法全部放出来。其实他们身上,有一种骄傲,虽然说谋生很难,但自己在这个行当里面,属于全沈阳前百分之五,也就是说,是顶级的。在台上裸体放鞭炮的红雷,不敢让家人来看,小女儿只来了一次,他骗小女儿说自己是在变魔术。他跟我私下讲,攒完钱,打算开一个小小的面馆,自己动手,只做清汤素面。
其实还有一些故事,已经调研了,没拍。有个姑娘,在沈阳漂泊多年,帮男友卖烧烤,很想安定下来,但是,调研之后没多久,他们分手了。还想拍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下决心老老实实做最朴实的泥炉烤肉,也是一样,开机之前,他把店铺盘出去了。也很想拍火锅店,深夜,大雪,一个小巷角落,推开门,里面热气腾腾,大伙围在炕上吃酸菜火锅,但没赶上季节,只好舍弃。当地的朋友,各方面的人,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有限度的,所以只能选择这么几个。
我有不少东北朋友,包括沈阳的朋友,我跟他们关系不错,很喜欢他们。这集片子,他们看完之后都表示,没错,这就是沈阳。我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无论今天怎么难过,吃完这顿宵夜,吹完这瓶酒,明天该怎么整还是怎么整,和生活干仗其乐无穷——这是沈阳人最了不起的地方。

纪录片吧,台本和镜头拍的有好有坏,喜欢看故事的就看故事,我喜欢看吃的,就从里边找一点感兴趣的吃的吧,下次去沈阳可以吃一下,也算是平时做做攻略。
第一集 沈阳
原来沈阳还有这么多这样的音乐串吧,还表演拿盆喝啤酒,放鞭炮;70多岁的老奶奶勤勤恳恳20多年从街边摊搬进了店面,提到自己就这样一点点存到22万买的1楼的房子,还是挺自豪的;女司机也还是挺有胆量的做代驾。生活都不容易,也都是为了吃一口饭。
1.烤猪心,片成一整片后腌制两小时,先用锡纸包裹着埋入碳堆,然后再拿出来大火猛烤,再手撕上桌。
2.烤牛骨髓,第一次到连大骨头一起烤的
3.烤牛板筋,个人还蛮喜欢吃牛板筋的,看图撕的有点太碎了,要搞个好点的工具,弄的薄一些,但没有那么碎应该好吃。
4.烤羊枪羊蛋之类的,焦炭烤鸡架这些人生一串中都已经放过了,原来沈阳人这么喜欢吃鸡架呀,还有各种炒的蒸的,卤的,炸的。
第二集武汉
终于拍到武汉了,照例那几个店都没去过,下次路过就去一下,众所周知,武汉其实是四个市,汉口武昌汉阳光谷,所以光谷那家婆婆烧烤是去不了的了。
霍元甲烧烤的烤烧饼还真没吃过,放那么多葱感觉是好吃的,肉不腌制这一点我比较喜欢,腌制太多尤其是现在很多店为了追求嫩度放很多嫩肉粉什么的特别影响肉本身的味道
渣家路那条街还是特别久以前去过的,当时还没形成规模,田师傅香辣蟹有空去一下
燕子煨汤馆所在的车站路也有不少老店,冬天来碗藕汤才能抵御武汉的魔法系寒冷,尤其是在淅淅沥沥的阴雨天。
有感于田师傅老板娘的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朴素的智慧,'死都不回去,捡瓶子都要留在汉口',叫你服务员和老板都是一样的,要想赚到客人口袋里的钱,就要笑脸待客。
第三集 南宁
肥姐酸嘢,没吃过南宁的,昆明的类似也很好吃,尤其是放了辣椒粉以后有一种奇怪的好吃。
肥姐为自己几个木瓜几个菠萝就这么养活了一家人的自豪感终于抵消了来自乡下的自卑,勤恳踏实生活的人们。所以蔡澜说不开心就去逛菜市场,确实,鲜活的食材,热情的商贩,努力生活的人们,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机。

吃宵夜,早已经成了许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实,中国的宵夜文化起源很早,北宋时出现了夜市,人们在夜市上买卖杂货、食物,自然而然就孕育了宵夜文化,对普通人而言,辛苦一天,哪有什么比实惠、便捷的美食更能慰藉人心。
因为这种独特魅力,又让不同的夜间美食延续至今。现代人喜欢宵夜,除了食物本身,还因为一起吃宵夜的人啊。不管异乡还是故乡,能有几个随时能叫出门吃串喝酒的朋友,都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之前去过沈阳和武汉,但很遗憾没有体验过他们的宵夜江湖。在《宵夜江湖》第一集、第二集里看当地人的夜生活时,更多的感触是这里充满了普通人的真实感和人情味。
不管是通过炸、烤、煮、熏等方式制作的鸡架,还是炭烤羊肉、煨藕汤……他们的宵夜种类多,接地气,每个都市夜归人都有自己中意的选择。
这可能跟宵夜的性质有关,不管是工作繁忙后的能量补充,还是约三五好友叙旧,都是放松心情的事。
我觉得,食物是最能勾起回忆的。它是具象的,散发着香气,触动味蕾和神经,让人不由自主地分泌唾液。出门在外时,最怕深夜想起家乡的美食。就算搜索到附近有售卖的地方,满怀希望跑去品尝,多半会感到失望。它不是一样的滋味,总觉得少了什么。
有人想起小时候的片刻回忆,有人想起过去跟某个人一起吃它的滋味,是食物又不是单纯的食物。每个地方都有宵夜,但每个地方的宵夜都有水土滋养出的独特灵魂。钢铁之城沈阳的宵夜是生猛,武汉的烧烤和炒蟹背后则有浓浓的人情味。
沈阳人吃宵夜少不了喝酒,一口一杯地干,尤其相熟的朋友间,都不用太多的话,就是为了聊尽兴,喝尽兴,那气势就够吓人。
看《宵夜江湖》的时候,发现武汉人真的很能吃苦、心地好,不管是婆婆烧烤还是田师傅香辣蟹,都是一家店带火一条街,同行之间的体谅多过怨怼。这种感觉尤其难得,好像是历尽沧桑,最有人情味的选择。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女人,她们身上有种令人动容的韧劲,好似发生什么事都能咬紧牙关撑住,夜晚是个极考验人的场所。自食其力的女人们,也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难题。
第一集里,七十多岁的李莲花老太太,年近五十时,遇到钢铁之城的下岗潮,必须要重新找到保障生活的技能。
李莲花是极有韧性的,一人一车,在照相馆门口支起了一个烧烤摊。生活再难也没想过退缩,不少沈阳人奔着她的独家老太太烤板筋去吃。这口味也是西塔老太太串店的招牌,让李莲花从路边摊卖到街边店。记得纪录片中有个细节,讲她在多年前一个雪夜的经历,晚上十一点钟,推着自行车回家的男人,不忍看她辛劳,明明已经推车路过烧烤摊,十分钟后还返回去买了二十根串。她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明白对方的善意,也感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无声支持。
李莲花也有那种生活浮沉里长出的小智慧,比如,用螺丝刀把板筋撕开,“挑开的板筋,口感更佳松软,又保留了原始的嚼劲,”串的时候薄的在两端,厚的在中间,烤时才能都入味熟透。她说:“你这穿串也得动脑筋。胖的如果先串的话,那(放在)炉子那个铁旁边能熟吗?”
第二集里,霍元甲烧烤的店主艾凤华也是极有脾气的人。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一点都不温柔,时不时还呛顾客几句,但丝毫不影响老顾客们对她和她烤制食物的喜爱。
用她的话说,就是“个个挨骂还要吃的喜笑颜开的走”。但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遇到没有素质的人,能硬气地说“不卖”,而卖出去的串儿都份量足、口味好、货真价实。一个人经营有三十七年历史的老店,她说自己就是一个“万里长城不倒的人”,不是夸下海口,不过是对实践了大半生的叙述。她的烤烧饼、烤羊肉,绝对是不少武汉人心中的宝贝。
十八年前,在丈夫去世后,艾凤华一个人撑着“霍元甲烧烤”,买菜、烤制、结账、收摊,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她觉得烤烧烤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能忙碌起来,有个事儿做。
这些深夜里忙碌的女性,让我想起来姜昕的《重生》,“它们是疼痛过后/柔软依旧/依然在阳光下歌唱/它们是一路荆棘/从容不语/在百花盛开的原野上穿行。”
不仅仅是李莲花、艾凤华,还有许许多多在深夜行走的江湖人。他们是城市中最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但他们又因生命中的热爱、坚持、奔忙,闪闪发着光。
这可能也是《宵夜江湖》的另一层深意,不仅仅是记录城市的宵夜文化,也透过在宵夜江湖讨生活的人,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的悲喜、艰辛和从中提炼出的豁达勇敢。

山水烟花 看过  2019-07-02

低配版本的《人生一串》,从文案到拍摄都很难保持持续的吸引力。爱看美食节目是喜欢从食味到人味,感受江湖烟火气的魅力和不同地方的文化,总该有个聚焦点。作为东北人看第一集讲沈阳有点尴尬,人不是大气是粗糙,食不是垂涎是油腻。挺失败的。

89 有用迷影 看过  2019-07-02

严重模仿《人生一串》,却是不伦不类。《人》是以食物为经纬,本片则以城市为单元。《人》展现各类烤串,属于美食纪录片,顺带引出人间故事、人生况味。但本片既想讲“宵夜”(美食),又想讲“江湖”(人),结果是“宵夜”和“江湖”都没讲好。宵夜不够味,江湖不够野。

136 有用我要加油 看过  2019-07-02

首期播出了沈阳的最爱吃的鸡架,虽然食材普通,但是通过多种做法,各方人都赞口不绝。还有最为真实人生的七旬老太太成功创业,特别感人。从宵夜美食到城市故事,深入了解藏在黑暗里的人情冷暖,特别接地气,值得去追

92 有用意难平 看过  2019-07-03

上大学的时候谁还没大晚上和朋友一起去撸个几串呢,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现在毕业了看到这个宵夜纪录片,忍不住回想起那时候我们一起撸串的样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