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反战意识下的小成本动画版兄弟连

 The Liberator

导演格尔泽格茨·扬卡蒂斯
编剧杰布·斯图尔特 / Alex Kershaw
主演布莱德利·詹姆斯 / 马丁·桑斯梅耶 / Jose Miguel Vasquez / 罗斯·安德森 / 比利·布里德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画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0-11-11(美国)
集数: 4
IMDb链接: tt9308682








二战题材影视作品极多,其中HBO以欧洲战场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兄弟连》,则是战争题材作品中的经典神剧。

上周,Netflix上线了一部二战题材的新剧《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不少看过的剧迷都称之为动画版《兄弟连》。

《解放者》剧本改编自Alex Kershaw的书籍《解放者:一个二战士兵的500天冒险》,同样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

剧集聚焦二战欧战战场美国第157步兵团的军官Felix Sparks与麾下士兵,讲述了他们在解放欧洲战场上一段超过500天的旅程。Felix Sparks所率部队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辗转意大利、法国多地,最终进入德国解放了著名的纳粹达豪集中营。

这部仅仅4集的剧集获得不少好评,8.4的评分在战争片中属于相当不错的成绩。

01

故事一开始于被浓浓雾气环绕的旷野,一队美国士兵正在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

队伍最前方带队的士兵时不时蹲下身,观察周围的动静,期望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前方是否会有埋伏。

突然,带队的士兵停了下来,随后一阵微风拂过,雾气被渐渐吹散,前方一点微弱的反光闪现,随之枪声骤起、子弹横飞,他们被德军伏击了。

在敌方步坦协同的密集火力之下,小队只好狼狈后撤并寻求后方的导弹支援。

在损失了两辆坦克之后,德军撤退,小队则前往附近的破败小村庄休息。

在刚刚短暂的交战中,他们中有6人死亡十多人受伤,损失惨重。

德军俘虏了小队的翻译员,在审问中,我们得知了这支队伍的与众不同。

他们是来自俄克拉荷马的第157步兵团,队伍组成复杂,有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以及德州牛仔。

印第安人与墨西哥人在美国备受歧视,这样的人会参军为美国而战,这令审问的德国军官都倍感诧异。

第二天,休整一夜的美军小队重新出发。

在一条小溪边再次发现德军身影,这次他们率先发起进攻并成功摧毁了对方的唯一坦克,就在小队发起冲锋乘胜追击时,一枚炮弹在指挥官Sparks身边爆炸。

重伤昏迷的Sparks被送往后方的医院进行救治。

时间回到2年前,Sparks来到俄克拉荷马州锡尔堡军事基地。

他在17岁时就曾短暂入伍,之后在大学学习3年,如今决定重回部队。虽然明知大战将起,自己可能会被派往战场,但Sparks对于参军的决心依旧。

Sparks被派往接手基地中的问题连队 J连,第一个挑战就是1周内将队员训练成合格的士兵。

Sparks首次与队员见面是在基地里的监狱,他的队员们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不仅各个桀骜不驯,酗酒、打架、袭击军官,几乎能犯的错误全都犯了个遍。

J连由印第安土著、墨西哥后裔与部分白人组成,前两者在以白人士兵为主的美军里备受歧视,甚至无法获得正当的晋升,这让他们自暴自弃,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害群之马。

Sparks的到来拯救了他们,给了他们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并通过帮印第安裔士兵Coldfoot找回场子的方式,赢得了全队成员的心。

在短短1周时间里,就让这群乌合之众Sparks乌鸦变凤凰,在实弹演习中获得第一。

目光再次回到欧洲战场,Sparks受伤后获得及时救治并无大碍,军方准备安排其伤愈后归国。

Sparks在与前上司闲聊中得知了自己小队成员的近况,虽然自己也非常想回国与妻子团聚,但因为心中始终无法放下被自己带往战场的队友们,最终选择了抗命偷偷回到意大利战场、回到自己队员的身边。

当Sparks再次出现在战场上,与自己的队员们汇合,每一个队员脸上都有着不同的表情,但心中感受到的温暖是一样的。

这只凝聚力极强的团队在欧战战场的旅程现在刚刚开始。

02

《解放者》没有从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述整个二战欧战战场,而是以一个小队为视角来展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可贵的人性。

Sparks少时离家饱尝人间冷暖,使得他能平等友善的对待他人,挫折与困难磨炼了他的意志;早期的军旅生涯,则造就了他冷静、坚毅与果敢的性格。

Sparks用平等与尊重打破了种族与文化差异的隔阂,对士兵的关心与爱护加深了队伍的凝聚力,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之中众人间产生了坚固的战友情。

在撤退途中,Sparks不放弃任何一人,即便是懦弱者也愿意给予援手;

而在队伍被埋伏伤亡惨重时,Sparks只身一人面临被射杀的危险也要救回重伤垂死的队友。

战友们回报他的则是在安齐奥战役中,坚持完成上级命令坚守阵地,即便全面劣势、大量伤亡也未曾退后一步。

为了保护战友,队员自我牺牲的场景更是屡见不鲜。

战争是残酷的,前一秒还在与你交谈的战友,下一秒可能就身首异处、血肉模糊。在这样恶劣环境下,无论敌我都饱受身体与心理上的摧残。

该剧对于战争双方的描述也相较客观,并没有刻意美化美军,抹黑德军——

剧中有德军军官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用绞死在家养伤士兵并示众的残忍方式,来逼迫其他士兵上战场;

也有美军在占领达豪集中营后,屠杀投降的德军俘虏。

在这样人性丧失的非人环境中,每一个人心中尚存的一丝善念会慢慢的被无情吞噬,剧中角色身上展现出的人性一面就显得尤为可贵——

安齐奥战役中,美军与的德军选择短暂的停战来救治战场上的伤员;

在Sparks独自救队友时,德军选择放他们一条生路,没有开枪射杀Sparks。

(德军的任务是阻止Sparks的队伍运送物资,放Sparks救队友并不会影响任务)

Sparks善待意大利孤儿等等。

一部好的战争片,给观众传达的不是什么伟大爱国等主旋律思想,而是在让人看完之后能自我反思,珍惜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

《解放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03

《解放者》值得更高的剧集评分,之所以才8分多,主要原因是其采用的真人拍摄再转成CG动画形式呈现的画面。

战争题材剧集想要拍好,实景拍摄少不了,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典的《兄弟连》花了1.25亿美元,《太平洋战争》更是耗资2.23亿美元。

但《解放者》却没有这么多预算,所以选择利用Trioscope技术将CG技术与真人表演相结合来呈现。

演员通过绿幕拍摄,再使用CG后期制作,添加前景与背景以及大量的细节,这样能够最低程度的降低成本。

这种新尝试最终的成果还算不错,既有动画的视觉美感,角色的表情动作相比纯动画真实,但缺点也还是有。

成片画面的表面好似有一层毛玻璃,不够干净,有点看年代久远的黑白纪录片的感觉;此外画面帧数低,不够流畅,这都导致观众与角色之间有一种割裂感,很难代入角色。

剧中Sparks时常会将写给妻子的信用旁白的方式念出,如果将整部剧当做是Sparks讲述自己的过往回忆,这样的动画效果就又显得不那么违和。

总而言之,《解放者》并不以战争场面吸引人,而是胜在故事讲得好。

如果是实景拍摄一定会更加惊艳,但现在也绝对不差。

所以喜欢战争片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改变种族歧视,最简单就是面对共同的敌人。

种族歧视,根本上还是利益问题,“异族必有异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为不认为会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在争夺之中产生歧视和敌视。

而面对共同的敌人,尤其共同价值观的敌人的时候。一个连队的战友产生强烈的共同利益。很简单,在战壕里面你歧视同袍,受伤人家不背你离火线怎么办呢?

尤其是在对面是共同的敌人,更强烈的种族屠杀大魔头希特勒。强烈的共同价值抹平种族歧视和对立。

种族平等和反歧视,不仅仅是口号,必须在实际行动之中创造共同利益和价值。

这四集的半动画,真的是大题目小作业了。原本500天这个题目怎么也要超越《大决战》和《兄弟连》、《太平洋战争》比肩。结果变成了室内剧舞台剧,四集下来露脸的演员就比脱口秀多不了几个。

几次战役描绘的一点不清晰,战场不清晰,场景也太小。几个泥地散兵坑,然后一个连队一两百人就活下来了三个。几个雪山散兵坑,然后就是丢了五百人。矛盾在于你画面上看也就是一个排的行动,背景的事件却是真正的巨大伤亡的历史真实。虽然说以小见大,但是这个气氛和场面完全没有拍出来。最后的达豪集中营,完全没有《兄弟连》里面的冲击感。只是一种刻意在洗达豪枪杀纳粹事件的感觉。话说回来,这也不用洗啊?



现在写篇战争电影观感变复杂了,立场问题突然会冒出来干犹情绪。其实,近些年全地球的主流战争电影已经都是"反战"为主体,少见耀武扬威式的国家宣传片。 怎么"反战"呢?基本上视角是个体的,是参战者个人的,是浴血战斗的某个士兵(团队)的战争经历和势必带来的心理创伤。商业化场景越激烈逼真,越揭示和平对于生命个体的巨大意义所在。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是一部动画电影,又是一部真人电影,这算是CG特效制作的一个新领域,叫做主演动画(Trioscope技术)。原理极简单,拍摄时真人在绿幕前出演,后期从背景到主体由CG进行渲染。 成片的景致是电脑绘制的,适合动画电影的写意。而人物经过CG渲染完整保留了真人角色的表情,改变了动画人物情绪细节″无情"的本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流畅度还有待突破。 这种技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省钱。一部《兄弟连》至少需要过亿的投资,而CG制作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拍出一部同质化的二战史诗叙事。当然,终归是动画电影,而且秒变小成本制作。 网飞出品的《500天》如其名,真人真事,一位正直果敢的盟军白人军官带领″不入流"的被歧视有色人种士兵在二战欧洲战场拚杀500天的全程经历。 源于自传的真实叙述,且作者本人直到老去也是情操上有口皆碑之人,本片剧情不能用英雄无敌、视觉大片、宏观主旋律这类传统视角观看。这是一部描述个人成长与责任,呈现明确反战意识的严肃作品。 从意大利到法国到德国本土,从最初几近被团灭、重伤后重返战场、经历血肉屠戮、绝死拯救伙伴,直到达豪集中营失控射杀看守事件,每集一次人间绝境,残酷凶暴。 不仅如此,在道义人性上,与制度、与敌人、与自我,也是冲突崩坏尽存。看着种族歧视下团队士兵的"劣根″,看着他们成长为队友又一个个阵亡,看着血肉战场对个体的巨大扭曲,看着仇恨导致的疯狂报复,也看着与敌手之间的尊重和尊严,还有着军人天职的残酷和不公。从个人视角介入,和平是何等昂贵和重要,因而反战是必须的。 叙事严肃的一部动画片,动画片那么一本正的深重,这是最初观感。这套剧集基本上就是动画版的《兄弟连》,只是主题更微观一些,淡化了正义战争的主旋律氛围,强化了个体的战争经历以及境遇。 剧集主体上写实客观,充满正能量。在为个人发声的时候,其实也是理想主义味道,并没有做更深层面的心理探寻,这是当今战争电影的主流创作意识。反战反战反战,但也深知力不从心。况且,没有娱乐性的电影也没有市场,没有主旋律更不好。所以,真理全靠观众自己分析哈! 相对咱们自家的同类电影制作,《500天》是块绝佳模板。源于真实的,确认是正义的,论艰苦卓绝的战争事例我们是不缺素材的,又何必去闭门造车编造神剧呢?









也可能是我本能的把这副画面提前预设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一名优秀并且有着天生的领导才能的白人军官在人品及责任感无可指摘的同时,兼具同情心还遇事明辨是非,公正善良,这难道就不是我们中华文明一直鼓吹的“圣人”之活样板吗?这名叫斯巴克斯/Felix Sparks的上尉带领的一群已被军方视为害群之马的乌合之众,是一帮由印第安土著和墨西哥后裔组成。他们的本身的肤色及相貌,口音和所受文化教育及家庭生活的背景已基本被以白人文化为核心而排斥在社会边缘了。酗酒滋事顶撞上司违反军令也似乎使他们有了更好的借口以逃避残酷的现实。斯巴克斯的出现无疑就是一颗“大救星”,标准的米国好莱坞式的故事叙事,白人拯救了这样一群死狗扶不上墙的人渣乐色,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后者也像狗一般的忠诚来回报前者那因非凡智慧而浑身放射出耀眼的神光。除此正义一方的义正言辞外,反面邪恶的另一方就必定要像洪水猛兽一般,毫无人性,狼心狗肺,见人吃人见狗咬狗的伟光正逻辑才能让受众感受来自上边神之爱的恩泽且不由自主般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终不能自己。多好的构想,看着这种“渣”画质我不由得这样安慰自己,心情竟然释然了许多,不思考且像猪一样地活着确实也如此般惬意呀。

画面再次回到片头开始,盟军在意大利地区强行实施登陆。片子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阐述这一宏大行动的背景,英国人靠着蒙哥马利将军的“打呆仗结硬寨”的策略借助物资高耗活动低效活活拖死了手中物资兵员无几的德军将领隆美尔,后者最后被迫饮毒自尽以表忠心。在意大利人的热情“欢迎”下,英国人明显产生了一种错觉,挟精明的米国人打算去解放罗马帝国的后裔们,可是他们算盘没打准,遇到硬骨头凯塞林高超的防御指挥术,让盟军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代价。

斯巴克斯一群就这样在高层们还远在天边做着春梦时,被投放进了依旧被纳粹德国军队牢牢掌控的南欧之境。

斯巴克斯似乎有着天生的领导才能,不过也和他的生活轨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年17岁离家打拼求生,饱尝人间冷暖,残酷的岁月并没有消磨掉他对生活本身的向往,而是令其意志愈加坚强。早年的戎马生涯铸就了他今后的性格特征,冷静,坚毅,果敢和机敏。他之所以要去“感化”这些非白人同胞,也是奉上级的命令,正值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面对着巨大的伤亡数字,即使这些不听指令的问题士兵难以驾驭,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斯巴克斯个人对种族有何看法,片中着墨无几。不过,借片中刚开始那位曾经在美生活过的德国军官之口,也能体会到当时米国主流社会对种族问题的态度。“你们米国人的酒吧牌子上写着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不准入内”。我在想,即使斯巴克斯内心深处有抵触种族歧视的可能,但在现实中,作为个体的他会服从于社会趋势和大流,毕竟反抗的代价是无法预测和承受的,至少没必要。换句话说,如果斯巴克斯没有职责在身,首先因肤色认同问题他就不可能混入和这样一群“异类”打成一片,即使他本人愿意,后者未必会接纳他。印第安人作为原住民本应有着天然的自尊感来俯视这样一群外来入侵者,可是冷冰冰的实际境遇是他们作为遗民被完全的遗忘了。这样的心境落差和现实对他们的各种歧视蔑视,时间长了,酗酒和打架也就成了宣泄内心愤懑地家常便饭,结果,长此以往,他们的身份标签越来越被边缘化,自暴自弃于荒凉和无助之中。墨西哥族裔的待遇并不必前者强多少,虽然他们也许更看不上土著遗民,可是被动地和前者划为一类并被排斥与主流之外,他们的心理挣扎和尴尬处境一定只多不少。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斯巴克斯用平等的身段和尊重的语气告诉这一特殊人群,机会有,但需要你们自己的选择,是继续自怨自艾于铁笼之中,还是抛开内心的负担,迈出这看似艰难且极其重要的一步!其实这是一桩看似两边都受益的好买卖,前提是大家都心甘情愿。前者需要后者流血卖命,后者需要前者的尊重和承认,至于说代价,无疑后者要承担的更多。斯巴克斯作为中间搭桥之人,无论技巧和行为都堪称一流。

面对德军的誓死抵抗及坚固防御,作为男主人公的斯巴克斯很快就挂彩且险些丧命。原本可以靠着重伤侥幸活命而从此远离战争,Plus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反“正常逻辑”的他竟然带伤重返战场,他内心挣扎过,可是当他把对于职责和使命的认知始终放于自己对事务思考和判断的第一位时,儿女情长本应是本能考虑进的第一要素却常常作为第一选项被直接排除掉了,这对于很多更侧重于自身利益和世俗考量的人们来说诧异且无法理解。换之角度,他作为上司把对下属负责作为第一要务来对待时,下属的绝对忠诚履职也是必然的结果。圣人模式一直在我看来也是个伪命题般的存在,只要人有欲望,包含起码的求生欲望,圣人根本从来没有存在过。斯巴克斯从来就没有打算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圣人,他对于家庭的思念不会比其他深陷战争泥潭的同伴们少,他只是权衡了得失后,并非很理智的选择了保全自身,却是凭着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一头扎进毫无尽头的战争,他爱护自己的士兵,他们对自己的信任让他甘愿冒险,单单一句“One for all, all for one”似乎也不能解释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地情谊,更何况是一个白人领着肤色不同的在德军眼里是低等民族的士兵群体。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现像归类为特殊,在那样恶劣艰险的环境下,这种情感连结在经过生死考验后,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理解的。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战后,大家各回其位,回到原正常社会应有的生态中,他们之间因肤色而隔阂不敢说已经完全消失,但也应该会悄然地在每个人幸存者的内心再次生根和发芽。文化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在群体中是一种安全的保证,但对于单一个体来说,似乎从来就没有友好和友善过。

回到战争,死亡时刻相伴,斯巴克斯一众到最后只留下屈指可数零星的几个幸存者,其残酷程度已经超越了文字描述。除了圣人,每一个人都本能的怕死。只是有的人在历经死亡威胁后麻木的接受了这份死神不情愿馈赠的“幸运”,有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品尝死亡的具体味道时,便灵肉分离,也许后者痛快的结局更让前者生不如死。战争摧毁的不是一幢幢有着悠久历史背景的知名建筑物,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把每一个参与者,无论黑白正邪,如抽丝剥茧般剔除掉了人类文明经过万年积累下的对人性之恶的反思,以及同情怜悯,关爱友善,扶弱助残等等的美好精神和理念,最后培育出一种扭曲畸形的怪物,无情的吞噬掉每一个人心中尚存的一丝善念,在面对死亡,人类的动物本能的杀戮和破坏无疑是短期的应激反应,可是在技术加持的近代工业化时代大背景下,其摧毁力造成的后遗症已经远远超越了历代过去冷兵器为主的战争。我们先抛开宏观的历史背景以及YSXT挟持下的国家和民族主义等学术概念,抛开立场二元论,让我们回归到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在生死关头,你是否会开启内心的“圣人”模式,即使对方是相拼相杀的死敌,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会贸然扣动那决定生死一刻的死亡扳机?诚如片子中的某一场景,当斯巴克斯的小队被党卫军一支小队死死钉牢在地势低洼且开阔之处而垂死挣扎时,该小队的德军军官最后选择了对仅剩的几名敌方伤员放生,这种极低概率发生的偶然事件也在向那些极易红眼和叫嚣战死光荣的“狂人”及疯子们揭示了人类内心隐藏最深处的灵魂最高境界,是完全超越“圣人”这种人为制造的劣质招牌!有人会对这种所谓“圣母婊”爱心大泛滥嗤之以鼻,可是片中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对于十恶不赦双手早已沾满鲜血的集中营刽子手们和其后台,也许他们最终期盼的就是那一颗充满愤怒之火的子弹来马上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公开公正的审判和将其恶贯满盈的罪行昭示天下才会令前者痛不欲生,所以纳粹高层包括格林和希姆莱以及戈培尔都选择了提前自我了结,在他们的那特有的认知观里,无论之前的是非对错,只要输了就只能跌下“神坛”而走上“屈辱”的绞刑架。

依旧回归到战争本身,由死亡而衍生出的恐惧像空气一样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纵使最勇敢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把这种情绪抛掷脑后,更何况每天都能见到血肉模糊,残肢断腿以及惊恐绝望的垂死哀嚎。面对亲密的战友在战事不间断的推进中一个个的倒下或战死或负伤,坚强的他也时时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不能自拔。片子并没有完全像医师手中手术刀般的精准刨析男猪脚的内心分秒变化及独白,没有必要也根本无可能。而是仅仅借着一个胆小懦弱的年轻士兵奋力挣扎使出最后一口气而拯救了整个小队被全歼命运的特例,来揭示一个浅显的道理,在人性皆丧失的非人环境中,心中对他人保留的善念其实拯救的不只是千疮百孔的肉身,而是作为一个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这种信念也是斯巴克斯和战友相互扶持彼此信任最终坚守到战争的帷幕落下,虽然所剩人员寥寥无几。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善念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才对,也许这种对错二元论本身也是个问题。在佛家眼里求善就是为未来来世而积累功德,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功利心驱使的状态,如果没有轮回也没有所谓的脱胎托生,那求善还有什么意义?我求善的终极目标就是得益于我自身,其他人与我无关,讲究个人的修行境界最终留下的也只有肉身灭失的和精神尚存的简单轮回。斯巴克斯的善念来源于何处,除去源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根基坚固的职责观,当职责作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时,他与下属以及上司的关联纽带中擦出的情谊似乎就有了很好的解释(该词情谊用法是否恰当待定……)。当然把这个语境直接嫁接到纳粹德国的那一方也依然成立,并无违和感。所以我之前就提出先撇掉立场等二元论的观念,只有简单的就事论事,两边的人如果没有历史语境的解释,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对错都是后话而已。片中并没有宣扬宗教情怀也没有站在历史的话语中刻意评判剧中的每一个人,只是稍带温情的叙述,故事和人的完美结合也是该片的特色之一。

最后斯巴克斯和乔治巴顿的对话,不知有无真实的历史发生过。如果没有,借助战争狂人之口,说出那句话也真的就是全片的点睛之笔,”go home, Felix, don't let the scars ruin you."

完。

斯巴克斯本能地(原处为选择一词)“撕掉“圣人”的外衣,洗掉战争带来的满身污垢,和爱妻相拥而抱,终于又变成了一个向往家庭生活的正常人,幸哉!

真完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