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艾伦·索金
主演: 埃迪·雷德梅恩 / 艾利克斯·夏普 / 萨莎·拜伦·科恩 / 杰瑞米·斯特朗 / 约翰·卡洛·林奇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印度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9-25(美国) / 2020-10-16(美国网络)
片长: 129分钟
又名: 芝加哥七人案:惊世审判(港/台)
IMDb链接: tt1070874
法律所有的结论都不是单纯的逻辑推导,而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对于公民和正义的期待,是为了满足民众的常情常理!
所以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优秀的律政庭审片时总会忍不住在内心感到激动。
由于疫情在美国持续肆虐,当白宫幕僚长接受采访时公开表达并不打算控制疫情的当下,北美日票房也只有区区几十万美金,好莱坞大片纷纷改档,大洋彼岸作为影迷的我们,似乎都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英语电影。
而就在最近奈飞接了派拉蒙的盘推出了这部庭审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瞬间冲上豆瓣实时热门,拿到了8.5分的不俗评价。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的是发生在几十年前针对一群因反对越战而集结起来的抗议者所进行的一场带有预设目的的政治审判。
全片台词极为密集,张力十足,利用极为精妙的剧本编排将这场长达五个月且复杂琐碎的庭审提炼成了一部将将2个小时的电影,庭内、庭外以及前情后要也通过多次穿插的平行剪辑进行了准确的交代和梳理。
使得虽然电影的信息量以爆炸般的方式疯狂输出,却在缜密的铺陈下井然有序,前后呼应,让你一口气看完后大呼过瘾,尤其是庭审现场水连珠炮般的台词对垒,简直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直到最后的高潮戏让你获得庭审片所特有的荡气回肠的快感。
而这部电影正是出自好莱坞金牌编剧艾伦·索金的手笔!
艾伦·索金,因编剧《白宫风云》而声名鹊起。
而大家更为熟知的则是由他编剧的《社交网络》和《史蒂夫·乔布斯》,分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以及金球奖最佳改编剧本。
而此次他更是亲自担纲导演,自编自导,由于本身就长年浸淫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街头政治运动的环境中,基于其对当下各类政治事件长期的观察,再加上其本身的编剧才华,最终呈现出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样堪称教科书般的庭审片。
不得不说在黑人BML运动方兴未艾,泰国、白俄罗斯等国也接连爆发街头抗议活动的当下,电影似乎也承载了更多的意义,有种借古讽今的意味。
尤其是特朗普在大选前着急忙慌地提名保守派大法官替金斯伯格的缺,就赋予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更多的寓意。
而我们虽然没有身处其中,却也能从电影中提取到大量的共鸣点,所谓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电影主要的对垒双方分别是以囧瑟夫饰演的公诉人舒尔茨为代表的美国司法部,和以小雀斑扮演的抗议者海登为代表的所谓芝加哥七君子。
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长达20年!付出了近6万人的死亡代价,且最终以失败告终。故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道极为深刻丑陋且明显的伤疤,也才有了后来《第一滴血》里爱国主义的幻灭,所有的美国人都发现了这场战争的荒谬性,几乎造成全民PTSD。
电影一开头用非常精炼的视听语言和交叉剪辑交代了因为越战造成的大量美军伤亡和持续征兵给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导致的街头抗议运动开始风起云涌,引出了电影的几位主要人物。
并非常明确地交代了联邦政府打算公器私用来制裁这些带头的抗议者。
所以这一开始就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审判。
把千头万绪的历史信息迅速地进行了有机整合,为后续的庭审段落建构出一个重要的叙事背景,体现出艾伦·索金高效的叙事效率。
而在之后长达150多天的庭审过程中,导演通过适当的详略配比,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庭审交锋,其中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围绕埃迪·雷德梅恩所塑造角色前后人物性格巨大变化所产生的人物弧光效果了。
他起初并不认同其他一些抗议者在庭审现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戏谑和嘲讽,认为这类嬉皮士的行为在媒体和陪审团前面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表现出极力的克制和隐忍。
而一样坐在被告席上的同伴霍夫曼则早已看穿一切,他知道这场审判是不可能有任何公正可言的,因此索性以一种玩乐的心态应对,不放过任何可以表达讽刺和幽默的机会。
这一组本在一个阵营却截然相反的态度所产生的强烈对比贯穿全片始终,使得电影获得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戏剧效果,也为最后高潮段落提供了非常有力道的铺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扮演霍夫曼的正是最近一样比较火爆的《波拉特》的饰演者——萨莎·拜伦·科恩,一位别具一格的喜剧天才,他也曾主演过电影《独裁者》,贡献了不少极为有趣的表情包。
而此次萨莎·拜伦·科恩除了依然有擅长的恶搞戏份外,多数场合则展现的较为严肃,却毫不违和,演起正剧来也有模有样,有板有眼。
尤其是在接受法庭盘问时所流露出来的坦然和不卑不亢颇有看点。
对于体制本身最大的批判可能就是原本愿意相信体制可以维护自己的一员所表现出对体制最大的失望吧。
电影将这最后的致命一击交给了另外一位好莱坞大牌明星基顿扮演的前司法高官来完成。即便是他自带干粮上庭作证依然毫无作用,被法官要求强制退席甚至连证词都不能记录在案让陪审团获悉。
显然这让原本还抱有期待的海登彻彻底底失去了信任和希望,他也终于明白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陪审团的更换、黑豹党领袖的死亡都没有让他清醒,人物的妥协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一览无余,但是这次他总算看清了,并在电影结尾贡献了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想必这个大家纷纷站起来的场景会让不少观众联想到同样是庭审片的《辩护人》吧。
可以说艾伦·索金极为擅长编排剧情,整部电影如同在持续地蓄力拉弓,直到整个弓弦被彻底拉满,蓄足最饱满的能量,然后在结尾处瞬间释放,一击即中!让观众感受到正义带来的最大快感与期待!
坦率讲,国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看到比较精彩的庭审片,即便是《十二公民》和《非常目击》这样的电影其实距离优秀还是有明显的距离,艾伦·索金在电影中呈现出的编剧才华是值得很多电影人去学习借鉴的。
但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也存在自己的明显缺点,即在批判法官预设立场不够中立的同时电影本身也自带强烈立场倾向,这就一定程度上产生消解作用,是比较遗憾的。
尤其是弗兰克·兰格拉扮演的法官几乎完全是以丑角出现。
这样的表达使得在戏剧层面人物存在扁平化的情况,同时也使得观众在代入视角时完全是没有选择空间的,因为正义和邪恶已经直接被导演进行明确定义了。
那么电影本身也成了一种带有明确立场倾向的政治审判了。
芝加哥七君子似乎也有点儿白莲花的感觉,这反而会引起观众的怀疑和警惕,会一定程度质疑电影的情绪表达,是不是过于美化一方而丑化另一方了。
这或许是本片比较大的一个缺点,导演或者编剧在审视这段历史事件,或者想借此来表达对当下政治事件的观察时,或许适合选择用一个更加冷静且中立的视角来描述或许会让电影文本更加厚重,且具备更强的历史意义。
另外对于观众来说,《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大量且快速的对白可能在观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接受门槛,很多长串的人名看起来也可能比较费劲。
但是整体来说电影还是比较值得一看的,特别是应和了当下不少的时事政治,可以捕捉到很多对应的情绪与表达,再加上属于庭审片中展现较为出色的电影,因此推荐大家利用休息时间来看看艾伦·索金的这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主要资料取自维基百科,如与事实有出入,概不负责)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这些人分为这么几群:海登/小雀斑为代表的校园白左精英,他们其实和DA囧瑟夫是一路人:内心认同进步理念的体制内精英。电影里小雀斑是唯一一个起立向法官表示敬意的人,法官也说了你将来在体制内前途无量啊。后来果然海登6次当选加州众议员并娶了包括好莱坞明星简方达的三任妻子成为体制内精英。
阿比霍夫曼/波拉特为代表的嬉皮士,他们特里独行,公然嘲笑体制,以哗众取众来吸引眼球以推进进步理念。他们在法庭上cosplay法官和芝加哥警察,嘲笑法官(因为法官跟霍夫曼同姓干脆直接叫爸爸),愤世嫉俗,视世俗成功为粪土。最后霍夫曼死于服用过量苯巴比妥(警方以自杀结案),他的好基友杰瑞鲁宾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求仁得仁。
以秃头David Dellinger为代表的坚定反战的宗教人士,他们反对一切暴力战争,连二战都反,他们是理念上纯粹,行动上务实的一帮人。因为Dellinger和Dillinger(芝加哥银行劫匪,电影《头号公敌》的主角)相似电影里还搞了谐音梗。
还有两个打酱油的阿卡林人士,被拉来纯粹是为了凑数,难道是因为七君子比五仁好吃?
最后还有黑豹党主席希尔,靠从中国城倒卖红宝书到伯克利拉起一直武装,追求种族平权的的黑人运动家。神奇的是黑豹党虽然式微但是主席本人却全须全尾的活到了今日。
这帮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人,为了反越战的共同目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走到了一起,于是被控同谋暴动。
1968年,正如2甲子之前的1848年一样,全球风起云涌,法国有5月风暴,美国有反战运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有布拉格之春,所以:
1968年总统大选
共和党这边,初选票数最多的其实是现在被当成圣人的里根,但是他出了加州影响有限所以最后还是尼克松赢得了提名。参加初选的还有米蓉泥的爸爸。
民主党这边,乱成一团,先是LBJ因为太不受欢迎宣布不参加竞选。然后麦卡锡和波比肯尼迪战成一团,因为肯尼迪家族跟芝加哥市长戴家关系不错,很多人认为乔定戴家之后波比会赢得初选,然而六月份波比被暗杀,最后弄了个汉弗莱出来,输掉了大选。
当年还有第三方势力,阿拉巴马州的华莱士(在塞尔玛挡马丁路德金的那个,不是谈笑风生那个)赢得了南方好几个州,所以最后战了个势均力敌。
共和党险胜加州和伊利诺伊州,民主党险胜德州,跟现在完全相反。
电影里说芝加哥市长和芝加哥警方蓄意挑起流血冲突,可是这么做对民主党大佬戴市长有啥好处?
审判过程
电影里拍得比较乏味,据说辩方传召了大量文艺界人士上庭作证,有歌星献歌,金斯堡诗朗诵,热闹无比,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黑豹党主席被捂嘴持续数日而不是电影里拍的那样只有一天。
影片刻画最成功的是象征体制的霍夫曼法官,集僵硬,愚昧,傲慢,偏见与无知于一身。
判决
除了两个拉来陪绑的阿卡林都被判入狱五年,但是上诉庭推翻原判后检方放弃。
辩护律师和被告被判藐视法庭入狱四年,但是经过上诉虽然被认定藐视法庭但无人被判入狱或罚款。
上诉过程在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尾声
时隔28年之后,DNC再度在芝加哥召开,David Dellinger和霍夫曼的儿子再度去现场,再度被芝加哥警方逮捕,时任芝加哥市长是老戴的儿子小戴。
附录
纽约时报上David Dellinger的讣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