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毕飞宇
主演: 巩俐 / 李保田 / 李雪健 / 孙淳 / 傅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5-05(戛纳电影节) / 1995-11-08(法国)
片长: 108 分钟(加拿大)
又名: Shanghai Triad
IMDb链接: tt0115012
资源名称: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Shanghai.Triad.1995.tt0115012
前言:随性而作,未经修改,句读疏漏,思想幼稚,不必深究,纯属娱乐。
我不知道张艺谋是否还记得他曾经拍过的这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或许戏谑一下他是对与巩俐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选择性健忘,或许是他想回避一个事实,歧路亡羊无法承受影片刻骨铭心的暗示,对社会人性的投射最终和自己不期而遇,这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宿命?
水生是影片的主人公吗?是,抑或是不是。是,有着最简单的理由,他的活动贯穿着影片的始终,也就是戏份最重。不是,也有不是的理由,水生的角色显得可有可无,当观众觉得平铺直叙的剧情发展可以戛然而止,此间的这位少年瞬间被焦灼的目光挟持,被从传统剧情中浸染而固化的成见所预设,他将挣脱怯懦与平庸的铺垫而成为来势汹涌的剧情起伏中的弄潮儿,可唏嘘不已的是此时老谋子是早期的老谋子,他没有让水生成为金宝和二爷奸情的揭露者从而在唐府觅得一席之地,他没有让水生成为以为六叔报仇为契机而在波谲云诡的上海滩成就别有洞天的风景,他没有让水生成为唐老爷和二爷生死博弈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而立足高潮,而是在一次次对传统观影视角的颠覆中完成水生对主线故事的华丽游离。
或许,老谋子只想让他成为一名观众,或者观众的投射。他的身体的位移被家人,被六叔,被小姐,被老爷,甚至被一小铃铛决定着,但是他的眼睛有着饱满的自由度和情感张力。只要细细品味影片开头水生的眼睛在芸芸众生中茫然无措和最后的一幕中的颠倒而视就可以理解导演的用心良苦而心甘情愿接受导演的馈赠——这双眼睛。
当水生在现代社会初来乍到,流动的都市人让这位长期适应于提供稳定目标人群的前现代社会的少年手足无措,他只能用一个没有生命迹象的电线杆作为行动的依附,现代社会中只有死物才能处变不惊,才能成为运动社会中的参考系。
或许水生如他的名字一般,在他的故乡傍水而生,在垂暮的山涧且歌且行,在沉寂的夜里掬得几许清流,与自然对话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模式固定却保持一颗慵懒闲适的内心。但是当他来到现代社会中,不得不去记住每一张脸,每一个名字,每一句对号入座的问候和答复,自然是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及时有也是人为的赋予,而人有思想的有生命的,只能让人在人群的泥淖中疲惫而沉沦,爱默生的那句“我爱人,但我不爱人群”便在现代社会中一语成谶。
若干人要返回到前现代社会中——孤岛,两种社会的对话未免太过来得过于刻意和突兀,老谋子却用剧情的发展来消解了这种不自然,即其实唐老爷来到孤岛并不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奇思妙想,而是老谋深算的布局。而这种场景的突然转换,人物群像却以一种更哲学的姿态跃然屏上。金宝在前现代社会中重新解冻了潜意识中对穷酸却美好的童年不能忘却的回忆,都市的我被纷繁的人际和物欲蠹蚀,乡村的我在潜意识中复苏得以无穷的人性张力,都市的我战得一败涂地。翠花婶过着一般意义上前现代社会的生活,她主动隔绝自己于飘零的孤岛,维护着只有两个人,有时是三个人的自己缔造的社会秩序,但外来的不速之客最终实现了解构,前现代社会因为孤独而弱势而万劫不复。而小姑娘一直存在着对现代社会的向往,我只能很牵强地解释为幼童的心灵在重复模式中尚未固化而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天然的免疫力。
又要回到现代社会了,此时镜头倒置,是因为水生被反吊了起来?错了,视觉的颠倒已然内化为精神的颠倒,观众已然不知道颠倒的世界中,摇啊摇的扁舟将栖息何处?而童年歌谣中的外婆桥究竟为何物?或是心照不宣地尘封。
水生第一次见到小金宝是在大上海最繁华的歌舞厅里,灯红酒绿,人来人往,到处充斥着少年人不曾见过的奢侈糜烂。男男女女互相搂着腰肩,大声地调笑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此时此刻的快乐。
六叔指着台上妖娆的女郎,告诉水生那是自己要伺候的女主子。
刚见面的女主子并不好伺候,台上风情万种妖艳迷人,台下完全是个尖酸刻薄的母夜叉。脾气不好,还总是笑话他是个乡巴佬,时不时地找他麻烦。要不是因为六叔在,他早就头也不回地跑了。
这个可恶的女人!
可是她住得这么好,富丽堂皇,又有人当心肝宝贝的疼着爱着,她却过得很不开心。水生看见二爷匆匆离开后,小金宝气得破口大骂,砸坏了房里的所有瓷器。
他不解了,乡下人挣钱开间豆腐店是件多美妙的事。他们有钱人开几十间金器店都不在话下,但是为什么还愁眉苦脸的呢?
六叔在那天晚上被人刺死,水生也不过刚来几天,人生地不熟的,只有六叔带着他四处走动。唐老大说他六叔的眼睛还没闭上,他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要为六叔报仇。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莫名其妙地,水生和小金宝跟着唐老大一行人悄然坐船来到了一个小岛上养病。岛上只有一户人家,寡妇桂花嫂带着她的女儿阿娇。
水生和阿娇年纪相仿,两人常伴在一块玩。
小金宝无意闯入发现了桂花嫂还有另一个男人,她存了心戏耍,但却间接害死了桂花嫂的心上人,让桂花嫂失去了将来的依靠。
小金宝恨毒了唐老大的残酷冷血,但自己软弱无力根本无法逃离。她给水生钱,让他以后尽早脱身,离开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修罗场。
水生看着小金宝倚在门上寂寥地抽烟,突然心生同情。世人都看她光鲜明媚,流光溢彩,享尽荣华富贵。但只有水生知道,她内心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只有童年的点点回忆才叫她露出孩子似的小脸。
他在无意中知道二爷要杀小金宝,他慌慌张张地跑回去通知小金宝。谁知唐老大心中早有算计,完全掌控全局。
小金宝笑了,笑自己瞎了眼,笑自己所托非人,也笑自己这一生身世飘零无所寄托。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来,又悔恨又心酸。
那天晚上,大雨滂沱。水生眼睁睁地看着小金宝被人活埋,他发了疯似地冲了上去,但却被人轻易制服。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水生发现唐老大把阿娇带了出来,他要把阿娇捧成第二个小金宝……
这个电影其实有那么点意思,水生从乡下农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短短几天之内就发生了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遇上的大事。亲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六叔、小金宝、二爷等,并且都是死于非命,自己毫无还手之力,有点社会意识的讽刺。
另外,名字还是取原名《上海往事》大气些,《摇》稍显文艺无力。
昨天在新衡山电影院看了张艺谋这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下简称《摇》)的35mm胶片版本。影院放映质量堪忧,但影片质量有保证,尤其是片中几个主观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想展开来说说。
所谓主观镜头,即我们常说的POV(point-of-view shots),顾名思义就是指电影中的角色看到的人事物,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这部《摇》除了少数几个部分外,都是以小主角水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来向观众展示水生看到的世界,我选取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镜头与君分享。
这是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水生刚来到上海,见到六叔,就被带到了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在这里,年幼的水生第一次见到了黑帮做事的场面和方式。在这个镜头之前,导演还安排了另外几个角度的镜头,以表示初来乍到的水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知道东张西望。突然枪响了,先出枪声,然后给到这个主观镜头,一个类似黑帮头目的人正举着枪杀人。当然要先吹一波摄影吕乐的构图与打光,这样巧妙的设置在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老谋子自己对于摄影的建议)。其次是这个仰视视角,既契合了水生的主观视角,又给人一种黑帮做事时威严和危险的感觉。
这里同样为剧情做了很好的服务,此时观众和水生其实都是一头雾水的。这个孙淳饰演的黑帮头目就是之前六叔说的老爷吗?他们是在惩罚叛徒还是单纯的黑帮火并?一般观众会在心里给出一个预设,然后导演会在之后的剧情发展里让观众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我以为这是一个比现在很多电影里所谓的“反转”简单却又高明的多的编剧方式。张艺谋在最近的《影》里也有过类似的设置,那就是影片开头邓超死活不愿意抚琴,我当时认为这是他的气节啊云云,结果下一场戏导演就告诉我们刚才那个是邓超的影子,所以不会抚琴。总之我很喜欢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置。在《摇》中也是如此,后面的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孙淳只是黑帮里的二头目,而他杀的是剧中余老板的手下,从而串联起整个剧情。
这组镜头是水生来到唐府以后,六叔带他在大门口候着,后者透过玻璃门给水生介绍唐府里大大小小的角色。这是一个典型的窥视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前景有一些遮挡物。这个视角可以视作对权力的一种窥视,也是刚进唐府的水生对黑帮世界的一种好奇。当然电影理论还会告诉我们所谓人物完全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以及被遮挡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重要程度、性格特点等等,我不做展开了。与此同时,这几个主观镜头也是人物出场介绍最好的时机,我们通过画外音里六叔的话知道了这个黑帮组织的架构、人物关系及其品性(同时也证实了之前出场的孙淳只是二当家)。有意思的是接下来也是先出声音电话铃声,然后主观镜头给到桌上的电话,故事也得以继续推进。
这是一个主观长镜头(我把它切成好几个部分,足见其长,第一个截图不包括在内)。深夜水生被吵闹声惊醒,然后循声上楼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先要讲这个长镜头之前也有一个主观镜头很精妙,水生从屋子的柱子后面悄悄观察到孙淳饰演的二哥匆匆从大门出去。说他精妙是因为这个镜头既交代了吵闹声的缘由(配合之后巩俐的独白),也告诉观众孙淳并没有发现水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淳没找水生下手,这个疏忽同样为他做事不小心、难成大器以及最后被李保田饰演的大哥识破做好了铺垫。我讲这么多是因为我觉得张艺谋的主观镜头囊括了大量的信息点,所以再往前一场巩俐深夜开门放孙淳进来的戏在我看来是多余的,除了显得累赘以外,那也是全片极少的没有水生视角参与的片段(当然那场戏的结尾水生被铃铛惊醒了)。
说回这个长镜头,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个镜头很长,但观众不会觉得闷(是不是又验证了张艺谋最近接受采访说的自己从来不拍大闷片呀)。一方面是因为很有特点的配乐与巩俐画外音里的骂声,这个骂声也让我们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以及之后即将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观众内心和水生一样是有期待的,很想知道上面怎样巩俐在房间里做什么云云(这可以说是希区考克式的操作了,这一点后面一个主观长镜头可能体现的更明显)。以及,这里同样是一个仰视视角,与此同时摄影机也盘旋向上运动。
紧接着,导演就给到了这个窥视的主观镜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会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短片》。其实也可以将这个镜头视作水生的所谓性启蒙,从而也构成了之后他拼死想救巩俐的动机的一部分。另外在这个镜头里,我们能明显的感到巩俐正处在夹缝之中,这也是剧中人物当时的处境,再往远了说这还是巩俐代表的一大类人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的位置。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长镜头(最后一张截图不包括在这个长镜头里),对应的剧情是水生在唐府里听到了嘈杂的人声,知道有严重的事情发生,但不知道是什么,他同样循声而去。与之前那个长镜头不同,这是个手持镜头,行进过程中镜头有明显的摇晃(甚至中间有一个快速的横摇,代表人物突然转身看背后),这也体现了主观镜头最普遍的作用之一,即外化人物的内心情绪。同时观众也和水生一样,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那把带血的刀突然出现。这个镜头的切换虽然比不上《隐藏摄像机》里那一刀,但坦诚的讲还是蛮有冲击力的。再往后水生带着观众一起了解到发生的黑帮火并以及六叔的牺牲,从而再有之后的发展。
在这个全片最牛逼的主观镜头之前,其实还有好几个不错的主观镜头,但功能和精妙之处其实和我之前说的有些雷同,我也就不赘述了,还是尽快收尾吧。讲到这个我认为最棒的镜头,故事已经到了尾声,孙淳和巩俐也已经处理掉了,在巩俐被处置的时候,我们的水生突破束缚想去救她,却被打手们打倒在地,转场,出现了这个倒置的主观镜头。我们马上就意识到了水生被吊了起来。之后我们在倒置的镜头里看到了小阿娇与黑帮里的大佬们,听到了李保田骗阿娇的话。倒置的镜头正好表现了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而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阿娇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下一个小金宝(巩俐),而我们的水生却只能被吊着,一句话也说不出的无能为力,甚至只能目送着兜里的银元(巩俐给他的)掉到水里。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了远方,画面随着吊着的水生轻轻摇晃,而那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也适时的响起,出字幕。导演用这样一个主观镜头作结,个中意味大家可以自行体会,反正当时大银幕前的我已经在心里不停的感叹神来之笔了。
其实这篇所谓的长评非常片面,只抓取了主观镜头这一个角度对《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而且我也很少正经的写这样的评论,所以出现的纰漏和说的不对的地方烦请担待与指正。
关于这个电影我还有点想说的,首先这是国产电影里难得一见的黑帮题材,印象里大陆电影里下一个讲上海黑帮故事的片子怕不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两个片子一比较,就会发现张艺谋的格局要小的多得多,这也是本片被广为诟病的地方。但联系一下片子中七天的概念、小金宝角色的轮回、黑白颠倒的时代、甚至“唐”这个姓氏,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深挖的东西的。相反,程耳的作品就显得导演掌控力有所欠缺了,有时候一味宏大的世界观价值观表达不一定就是好电影的标准。
其次,这个片子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巩俐的人设。我就单讲她唱的几首歌,《假惺惺》《花好月圆》《摇啊摇》,恰好暗示了片中所有人物的性格啊命运啊乃至整个片子的走向。类似的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懋出品的著名影片《野玫瑰之恋》中也出现过,那个葛兰真是惹人爱惹人怜。还有鲍勃福斯从科波拉手中抢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歌厅》,也有这样的人物与设置。
最后说个八卦吧,《摇》是张艺谋和巩俐结束长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离两人下一次合作《黄金甲》相隔十余年。当时媒体报道出来的小道消息恰恰和《摇》的剧情不谋而合,不知道是人生如戏呢,还是戏如人生?
写于2018年10月14日
将要发于公众号 深邃的电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