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贾樟柯编剧: 贾樟柯主演: 赵涛 / 成泰燊 / 黄依群 / 王宏伟 / 梁景东 / 更多...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日本 / 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晋语 / 俄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5-04-15(中国大陆) /
2004-09-04(威尼斯电影节)片长: 143分钟 / 105分钟(剧场版)
又名: The World
IMDb链接: tt0423176资源名称: 世界.The.World.2004.tt0423176
昨晚我独自一个人去学校电影院看了《世界》。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贾樟柯的电影。
第一次认真看赵涛。
那种出身贫苦的人身上能看到人类真正的毅力。
那种非知识性的没有任何包袱的智慧。
自小磨练出来的生存力。
落实于生活的勇气。
这种东西,在大厨身上也能看到。
我最感动的是赵小桃和安娜的友谊。
她们告别的时候,我哭了。
电影的结尾是模仿《坏孩子的天空》的。
“我们都死了吗?”
“我们才刚刚开始呢!”
由山西话念出来,非常搞笑。
贾樟柯还真是一个好玩的家伙~~~
这电影给我的感觉很复杂:
光亮的地方很多,但是整体总觉得有缺憾。
故事到中部渐渐懈怠,失去了开始的张力。
结尾我不是非常喜欢。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世界》选在世界之窗是一种荒诞的投机,
但是我却很喜欢。
我看完《世界》出来,大厨给我短信说:
“我路过天安门。你知道吗?天安门对面建了一个布达拉宫!”
是瓦,
这就是我们比电影更荒诞的当下的世界。
一开始是赵小桃风骚地走进化妆间,身姿摇曳地边走边喊“谁有创可贴?”那一刻我以为这次的角色是个朱影一样的神奇可人儿,可我很快纠正了这个想法,只有普通的卑微的草根人,才属于贾樟柯的“世界”。
赵小桃是北京世界公园歌舞团的演员(比上几次她演的草台班子艺人强点),她男朋友是公园保安,两百多一个月,倒腾点假身份证的买卖。他们从各自的老家出来闯荡北京,和老乡在一起时说家乡话,跟温州人、山西人、俄罗斯人在一起时说普通话。住集体宿舍,上公用厕所,从保温瓶里倒出热水洗脸洗衣服。有趣的是赵小桃身处一个微缩世界,大笨钟、金字塔、巴黎铁塔、自由神像,缩小了在她面前,任她来回穿梭,边走边打手机:“喂,我在印度,你在哪?”事实上这不过是导演设置的无聊比喻,世界和你,渺小的终究是你。
贾樟柯从头到尾展现的不是“人”,从《小山回家》、《小武》、《任逍遥》、《站台》到这部《世界》,他表现的(甚至可说逼我们凝视的)全都是“现实”,这个“现实”远远大于“人”,远远重于“人”的尊严、理想和生命。你记得他的电影里给过谁的清晰脸部特写吗?他的人物里有过性格张扬或坚韧或主动反抗或无所畏惧的吗?我记得都没有,他们都是沙子,都是蚂蚁,他们的走向取决于风和食物。
因为讲的是现实,所以他的故事没什么情节。或者说,因为现实里充满的就是这些情节,所以你看不出这是个什么故事。
很多环境声,很长的长镜头,平庸的模糊的人的脸。这不像电影的电影,像我们的日常记忆。看上去这些人物的日子我仿佛经历过,确切来说是没有,但我知道怎么回事。这是我的痛处,我不想坚持把碟片看完,我说了我知道怎么回事。“世界”这个名字我喜欢,比起“现实”两字它的指意更广阔些。楼下菜场卖杂货的肮脏小铺是一个世界,小铺里摆放的电视机,播映着玉兰油女郎无瑕的脸,那里面又是一个世界,除了yy和被yy的关系,两者永无交集。
赵小桃在夜总会洗手间里重遇已经离开歌舞团的俄罗斯女人安娜,她惊讶于安娜的堕落,抓住对方的手臂,说不出话,安娜也羞愧难过得说不出话,最后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吗”。“我很好”,一张嘴,小桃的眼泪就止不住掉下来——我只坚持看到这里。
------------------------------
又及:从看第一遍《小武》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贾樟柯。深刻的洞察力不唯独他这个导演有,但把洞察的对象冷静且有力地表述出来,如此做到的,中国只有贾樟柯一个。很奇怪他会出演一个“我能”的广告。“我能把握世界”、“我能改变境遇”这种理念和他电影中一贯的意思完全背道而驰。后来才看了《三峡好人》的故事简介,也看了他得大奖后的一些访谈,发现他的新故事里,“人”的自主性比以前强了,还是人在现实生存下的境遇,但这次有“人”主动去寻找的主题设置,千山万水寻找的过程里女人和男人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愿望——如今他会构思这样的故事,也许多少和他事业越来越顺有关吧,这大概是好事。真的这样,“我能”广告也顺理成章了。有机会我要去电影院看《三峡好人》,看看贾渐渐改变后说出的话。
我是个温州人,十年前去过北京的世界之窗和浙江村,几年前待在法国,这几天赶上奥运,看了这部改编自《不出北京,走遍世界》的电影,感触颇深啊。必须承认,贾樟柯导演很厉害。
这个片子的思路,看上几分钟后,就能摸得很清楚了,就是要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背后的不同世界、不同梦想的普通人们,特别是底层人们的生活。整部片子,就是看导演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人物,将更多的真话。中肯地说,导演讲了不少,要点都说到了,成功地融合了多个看似前后不相干的小片段,构成了一个平凡而辛酸的故事。说实话,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一大堆看似前后不相干的小片段组成的吗?
因为对片子有兴趣,所以我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些片段的随想,下面按顺序提一下。
1、创口帖
这个镜头有三分半钟长,一气呵成,很不容易,所有演员都演得很自然,给人一种纪录片拍摄的感觉。外加上导演故意安排的狭窄的通道、昏暗的色彩以及大量的杂音,刻画了一个压抑写实的世界。这种拍摄手法,在后面的影片中经常看到,使观众身临其境,似乎能感觉到片中的那份令人窒息的压抑。
2、蒙古护照
两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梁子要去蒙古了,来北京看桃姐,大兴一定要插一脚,因为这事关男人的自尊,他一定要开车送梁子去火车站,最后两个男人尴尬的在火车站里道了别。我喜欢这一段,因为这段的情节设计得很写实,也很可爱。
3、世界公园
世界公园的寓意太深了,“不出北京,走遍世界”,这个世界公园里的世界,是大兴、桃姐的全部世界,他们走不出去,即使偶尔离开了,最终还是要回来。导演不喜欢这个公园,他恨这个把人关在里面当动物的公园,所以片头一上来,美丽的世界公园背景前面走过的,就是一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者,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困在妄想里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吗?借桃姐的话说:“天天待这里,都快变成鬼了。”
4、乡下的朋友来了
世界公园里的东西,似乎应有尽有,可以满足一切人心的渴望,在英国巨石阵里骑马,在飞机里浪漫,还可以给来访的朋友介绍些他们没听说过的建筑,感觉特有面子。但是这层单薄的面子背后,又是无比自卑的心。这组镜头让我联想起了在法国留学时,假期总是在外面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忍不住去找那边的温州老乡。老乡们大多在外面的境遇也和片中的打工人差不多,但是家乡有人来,这个面子是一定要摆的,于是就坚持要带你去城里走走,看些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的景物,介绍给你听,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这些时候,我都会乖乖地装傻,因为我知道,这些微笑背后,都是一颗颗脆弱的心。我绝不会学二姑娘那样,一上来就问二小,你一个月多少钱。
5、女人的资本
桃姐一直很矜持,让亲让摸但不让上床,因为她是个传统的女人,知道自己的资本就是那点,随便给男人了,就没有了。在外面喝酒时,那个男人用花言巧语骗她,她虽然顶住了诱惑,但内心却有所动摇了,于是她回去后就把自己给了大兴,断了自己的后路。但是大兴却对她说,在这个世界上,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6、俄罗斯姑娘
俄罗斯姑娘和桃姐的友谊,超越了语言的界线,两个人喜欢和对方在一起,却正是因为彼此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填充对方说出的那段鸟语的内容。这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有个人陪着自己说说话,哪怕彼此不能理解,也比没有人好。有时候,一个听不懂自己说话的朋友,反而比一个能听懂自己说话的朋友更靠得住,更可以袒露心扉。“你给我一片天,我给你一个世界。”
7、温州人
电影里几乎把在北京生活的人分成了三派,讲普通话的北京人,会将普通话和温州话的温州人,以及会讲普通话和自家方言的其他地方人。温州人就是这么个异类,到哪里都是如此,即使是到了片中提到的那个“美丽城”,在巴黎,也是分为三派,讲大家听不懂的法语和其他外国话的番人,讲温州话以及一点点法语的温州人,以及不会讲温州话的其他中国人,番人拥有整个巴黎,温州人拥有美丽城,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地方,其他中国人拥有华人区,这就是世界。不管是外面的世界,还是里面的世界,温州人到哪里都是第三方势力,他们要生存,要赚钱,要活下去,“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影片中的浙江村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样子,我感觉还是十年前的模样;温州人讲的方言似乎是后期配音加上去的,特别是那个女老板;方言的内容,在我听来,问题很大,完全是北方人的书面语加温州人的口语,太怪为了点。也许懂得片中其他方言的朋友听了其他的台词也会有相似的感觉。这点不能苛求,导演毕竟是人,不是神。
8、桥段
大哥让大兴陪廖的妹妹去太原,我听到这句就明白后面两人肯定要出事了。但那女人一开口温州话时,我又觉得不大可能。因为温州人团体往往关系很密切,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生活隐私,女老板明目张胆地和一个外地人(温州话中的称呼)搞私情,还在店里约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传得沸沸扬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导演却又让他们“坐”到一起去了,似乎有些牵强,不过剧情需要,要不就没有办法把温州人的故事也并进片子里来。因此,这个桥段也是不得不搞。
9、党代会
大兴陪廖去太原见人,导演有点小坏的安排在了一个剧院里,上头党代会的横幅都还没摘掉,然后让两人在黑暗中用温州话对话,讲些什么“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的哦被你赌了”,显然是讽刺党和国家花钱办奥运啊,呵呵。后面还有一段挖苦了某些只会说空话的干部:“领导,不就多一只对讲机吗?”
10、乌兰巴托的夜和美丽城
对于桃姐和俄罗斯姑娘来书,乌兰巴托的夜有特殊的象征含义,那里有她们爱着却见不着的人,她们都想离开困住自己的这个小世界,到外面的世界去,到乌兰巴托去,虽然乌兰巴托很近,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对于女老板来说,美丽城是她的乌兰巴托,她对法国没有兴趣,法国也不会对她有兴趣,她去法国只是因为她一直打算去法国,那里那个她曾经爱着的人,上一给她寄照片已经是十年前了。温州人一直在跑,一开始是为了生存,但是生存问题解决完了以后,还在跑,那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跑而去跑吗?和大兴一起看护照的那一刻,女老板心里想的正是这个问题。乌兰巴托是一个走出去的梦,而美丽城却是一个走出去后破灭了的梦。
11、尊严
桃姐一直很有尊严,哪怕是在他人诱惑她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灯光糜烂的KTV里女孩子们靠喝酒赚钱,再跑去厕所疯狂呕吐时,我真想一起呕吐。这个时代在剥夺每一个人的尊严,特别是女人的尊严。先放弃了自己尊严的人们先富起来了,他们就是二姑娘和桃姐所看的飞机里坐着的人们,他们拼命勾引他人也放弃尊严,再去践踏这些人的尊严,好带着他们也富起来。我们最后的尊严在哪里?就在二姑娘临死前写的那张欠条上。那就是中国的脊梁,连死也压不弯,正因为有亿亿万万这样辛勤善良的中国人,中国才不会失去希望。
12、火
在精神分析学中,火是性与爱的象征,就如大牛听到女朋友要和他分手时点燃了身上的衣服(这绝对是本片中最难拍的镜头,演员估计受了不少苦,致敬下);火也可以是毁灭的象征,就如女老板要走时,大兴看到楼下有人在烧椅子,那个椅子本是他自己准备给自己去坐的,如今烧掉了,带着他因为和女朋友相好而建立起来的优越感一起消失了。“一天一个世界”。他同意了和桃姐结婚。
13、汾阳来的人
这一幕就是演得很真,就像是真的,签字的三明的表情,老人家把钱一手一手地装进衣服里,如同把死去的儿子装进心里的神情,都很到位。这里导演开恩了,并没有去表现拖欠工资这一中国特色的事物。
14、干杯
为数不多的幸福的镜头就是大牛他们结婚时,几个女孩子干杯时祝酒的镜头,可惜只有那么短的几秒,导演就又把我们带回了压抑的世界。
15、超现实主义
除了用超写实的长镜头拍摄外,导演还故意安排了几段卡通版的镜头,这里最传神的还是最后一段,桃姐无意间看了廖临走时发给大兴的短信。那个音效和画面,完全就是真人遭受这种打击时的真实精神状态的翻版。这段效果太好了。桃子一个人回到当初刚来北京打工的地方过夜,又穿上她对大兴说了一千次的那件雨衣,看似真实,确是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的是桃姐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隔阂又出现了,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被保护的渴望——大兴对桃姐的伤害使她又感觉到了刚来北京时的那份冰凉。这里要顺便插一句,短信害死无数有情人啊。
16、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似乎是一个分水岭,让两人一同走了一回地狱,醒来就把前面的一切当成是一部电影,让它终结。于是大兴问道:“咱们是不是死了?”桃姐答道:“没有,咱们才干刚开始。”桃姐说的这个“咱们”,就是指得写这篇影评的我和读这篇影评的你了。电影结束了,咱们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下午租来贾樟柯新片的《世界》,刚看完,和你唠叨几句吧。也是为了推荐你五一的时候租来看。
寻常人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虽然不是你那种优越尊贵的学校生活,但却是这个社会,绝大多数青年,正在遭遇和体验的社会生活。所谓世界,在电影里不过是一个北京世界公园,那里有世界各地,人文名胜的微缩景观,“你给我一天时间,我带你游遍全世界”,呵呵,在那种公园里,就能实现了。电影里说的是和这个公园关联的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有公园里表演节目的舞女,有公园里管治安的保安,俄罗斯来的外聘舞女,还有民工,服装设计师,我也想不清了,你自己看吧。
电影淡起淡收,里面的人和事,充斥着无力的苦恼和茫然,日子就得这么过,没有也不可能甚至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别的。可这痛苦不是导演有意渲染的啊,这叫引而不发,把意义和感觉交给观众,你自己体会去吧。若是用心看,从中会发现自己的影子。会正视自己也曾有过的伤口,那这电影,就是创可贴,开场的时候,那女的就在嚷个不停,谁有创可贴,谁有创可贴,这就是一个暗喻啊。
小公园,微观世界,也是大世界,俄罗斯的都来了,还法国,还蒙古的,好多口音,以偏盖全,就算是个全世界大气的意思吧。但里面的人,却比较单调,没有世界的气派,他们都是为了生存在漂泊流浪着的各地男女。世界是假的,人是真的,真也是假,假也是真,社会是丑的,人性是美的,人在社会上混久了,渐渐也就变丑了。里面赵涛和那外国女的坐小三轮车那段很美,其实是辛酸无奈,相比她们演出的绚烂的舞台,就很俗气,其实是丑陋。
里面的音乐和摄影,看起来也粗糙。其实这迎合了这部电影平民化的艺术氛围,那里的Flash动画,说的是心理活动,或者不好表达的关键情节,你若觉得不好,那是你小资,生活本来就是那么俗,那么糙。若是精致了,那就不配套了。
我以前看过他的《任逍遥》,你在我家也看过半段的,再看这新片,觉得贾樟柯的脾气,比过去小多了,虽然是公映的第一部片子,说要追求票房,我看也商业不到哪里去。要比商业,《孔雀》也能比它卖钱,起码那片子美工好啊。呵呵,那顾长卫,搞摄影的出身,电影属美术类。这《世界》,我看是纯文学性的片子。讲画面,那个好。讲深度,还是这个好。那种文学劲,让你看过以后,心里憋屈,还发泄不出来,好象这憋屈,也通过这电影里的漠然的视角,或者对世界的向往,都给消磨掉了。软绵绵的,都是无能的力量。那就真成一贴创可贴了啊。
贾樟柯渐渐妥协了,对照他上一部《任逍遥》,就能看出他阳痿,被招安的创作走向。《任逍遥》里,那哥俩后来还去抢银行了,这片子里的人,直到最后,还是那么地,啥也没干,连想法也没有,煤气中毒,不死不活的,搞不清楚。也许该说是这手法更老道了,抢银行不让演,这回来装死,就是偷着骂街了。呵呵,当非主流渐渐成为主流的时候,曾经的魄力就都消磨殆尽了。不过最后这找死,也该看做是贾导演最后的苟延残喘,估计下一部片子,会更温柔了。但怎么说也比那些歌颂美好新生活的破电影强百倍。
还有,这电影拿世界公园说事,我看这取材和为了到外国参加比赛有关,外国人一看,哈哈,我们国家这点玩意儿,你们那破地方都有啊,有点意思。这就是导演的精明之处,中国的事不好说,电影拍完了,国内让不让上映,不好说,外国参赛和国内公映,得两头照顾。这没办法,搞点自己的真东西,往往就得出格,偏离了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搞艺术难啊,尤其是这样的,又关注现实社会,又有艺术价值,还不想赔钱的好电影。
里面有句台词,赵小桃看着天上飞的民航客机,和二姑娘说的,“坐飞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反正我身边没有谁坐过。”呵呵,挺有味道,很讽刺的,她不演出的时候,一天到晚穿一个空姐的衣服在一个模型飞机里呆着,却有这样的疑问。这影片里的无奈,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呢?这事我回答不了,贾樟柯在这电影里也没说明白,要回答也是你们搞哲学的来解答的,我想一个文艺工作者,把现实情绪思想这些,能有力的表达出来,被观众感知到,就已经足够了。贾樟柯是个好导演,在外国,名气不输张艺谋。可老张太滑头,贾导演就朴实多了,但他的朴实里有大气,有点把天下事为己任的大气,这是绝对值得尊敬的。他们那一拨人,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你看电影,尤其是文艺片,别听他们胡扯什么,那些导演就为讨外国人的好,总拍中国多破多烂了。那都是装腔作势的评价态度。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象你学校那样的好楼好地方,到底有多少,就算是在沈阳,瞅着挺好,可那高楼大厦,轿车洋房,又有几个老百姓去住的?那不是中国,你的眼光别总看高处,最起码也得平视吧,不然对你那社会学的研究,也没什么好处。
再说点别的。里面的女主角,赵涛,是个好演员,好象很本色,实际演技非常拿捏到位,虽然看不出演戏的痕迹,没有戏剧化的夸张,也未必是最好,但非常适合这样的电影,我很喜欢她。哈哈,我喜欢的女影星,别人不说了,还有章子怡。最讨厌网上骂她的人,人家个人生活作风怎么样,咱不知道,不能瞎说,就算知道和那个人乱搞了,那也是人家的个人生活,外人不可以三八一样的穷讲究。一个好演员,只要她演戏演得好,各种角色,演什么象什么,不做作,很投入,有演员的天分,这我就喜欢。我最讨厌赵薇,除了小燕子应该是她本色以外,剩下的,演啥都是木呵呵一张脸,干巴巴的表演,那破嗓子,还出歌碟呢,真丢人。骂她也是该骂,我有时也在论坛上跟风骂她。呵呵。
再说一点,我不说了,有点打不动了,没成想又说了这么多,中间有一段,赵小桃,赔酒,被老板勾搭,她反对了那段,我觉得挺好。要在别的电影里,那女的也许就被勾搭上了,后来被甩了,最后追悔莫及,然后电影整个怜悯或者惋惜的态度。要么那女的贞洁不阿,不慕虚荣,啪啪给那男的几嘴巴子,再一撅一撅的走开,这都是俗套。这电影里不同。赵小桃多少还有点半推半就,犹豫不决的样子,后来一看,实在太恶心,就把老板给推开了。哈哈,这才比较真实,没有刻板和教条化。哎,我想起李艳了,当初她大概就是那么被一个老板给勾搭走的,虽然舍不得我,但还是毅然的和我分手了。从这里,我倒是很喜欢赵小桃那个角色的。在这个肮脏的社会,在外面混的女孩子,能做到她那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
不说了。得睡了。今天给你写信,说得很舒坦。
《世界》里,有三个“世界”,一个世界,是那群离开小城进入北京的年轻人力图摆脱却如影随行的小世界,它真实、却贫穷困苦,显得过分局促,作为桃花源的一点点特质正在被瓜分和压榨殆尽,另一个世界,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光彩流溢、繁华多姿,却如同空壳,是对真实世界的戏仿和嘲讽,是个虚假的世界,却也是个真实的牢笼,第三个世界,是他们力所不能及、并时刻给予他们不安全感的、更为真实和庞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冷漠、疏离,在电影里,就是空旷寂寥的城市边缘地带,是呼救无门的夜晚,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让他们艰于呼吸,难以从容细致地生活。
而贾樟柯用大量的篇幅,不厌其烦地描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友情、青春、他们努力为生活营造的热度,似乎只是为了在最后,用一场煤气中毒,将这一切轻易颠覆,其颠覆的轻易,与他们生活的用力程度和热度,构成一种阴森的对比。
评论
发表评论